不要嘲笑小胖妹

作者:陈丰伟 发表:2011-10-01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诊间偶尔会出现读高中、大学的年轻女孩,诉说无法控制的暴食与催吐。她们会一次吞下让人瞠目结舌的饭量,然后用手或汤匙引发呕吐。她们有些体态纤细,有些微胖,有些人圆滚滚但开朗大方、众人追逐。

仔细询问过去史,有不少曾被嘲笑身材。“从小家人骂我胖,让我很没自信、自卑”、“以前的男朋友嫌我胖”。有些则投入对身材要求较高的兴趣,如舞蹈社、啦啦队。在引发暴食前,曾有段刻意节食的时光,曾经比现在更瘦一点,但不久后,刻意节食引发暴食,从此陷入暴食冲动、刻意催吐的循环。

“饮食疾患”

是盛行现代社会、但常被忽视的问题。偶尔会有些因为厌食症病危或丧命的名人引起注意,但轻微的厌食跟减重成功不易区分,暴食的人会刻意掩盖。厌食、暴食有鲜明的文化意涵,文化评论者常会认为精神科医师“把社会问题疾病化”,意见纷歧自然影响问题受到关注的程度。

防治饮食疾患的根本作法之一,是减少大众传播媒体上对纤瘦女体的过度崇尚,但在现代社会这已不可行--总不可能禁止林志玲上电视。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在家庭与学校教育里,呼吁每个人尊重天生的胖瘦体质,建立多元的审美观。

研究证实,美国大学啦啦队队员,若是要露出较多身体部位,队员得到饮食疾患的比率偏高。现代的青少女,难以避免暴露在扑天盖地而来对身材的凝视与评论,很难不介意他人的眼光。曾有女大学生跟我说,宿舍晚上传来阵阵催吐的声音,同侪间自然形成竞争比较的压力。这辛苦长期存在,却难以诉说,说也没用。

对这类病人,我会大致说明疾病的来源,建议可做中长期的心理治疗。但毫无例外,每一个女孩都选择健保给付,可以抑制食欲、稳定情绪的药物,就好像吃减肥药一样。

几个月后,有些人逐渐能控制暴食冲动,自行停药。有些人从此对自己的感觉更敏感,感到不对劲时就再回诊拿一阵子药物。也有病人对那颗“抑制食欲”的药念念不忘,总会提醒医师不要忘记。

说到底,当这社会崇尚不均衡的纤瘦,甚至认为肥胖的人与情欲无缘时,不惜代价让自己瘦下来,冒着疾病的风险也不在乎,对许多人来说还是划得来。我们只能选择不要当帮凶。

不要以为对你女儿、妹妹或女友--即使她可能只是十二岁小女孩--开些关于身材的玩笑不要紧。有些病人就会牢牢记着,然后愈来愈难肯定自己。



来源:元气周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