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风险因素。(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现代社会工作步调紧凑,许多人下班后只想“躺平”、什么都不做。然而,台湾知名的肾脏科医师洪永祥在其社群媒体发文提醒,看似无害的懒惰行为,实际上可能对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最新研究显示,“懒惰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风险因素。
致命数据浮现 年夺320万人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最新统计报告,每年约有320万人死于缺乏运动引起的疾病,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及特定癌症等。相较2012年的200万人,短短6年间死亡人数增加了60%,显示“懒惰病”对现代人健康的威胁与日俱增。
更令人忧心的是,WHO研究指出,全球高达27.5%的成年人缺乏足够的运动量,在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这个比例更攀升至36.8%。研究估计,约21~25%的乳腺癌和结肠癌病例可归因于缺乏活动,而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约1790万人死亡,其中相当比例与久坐不动和缺乏运动密切相关。
六大致命懒惰行为
针对这项严峻的健康议题,洪永祥医师特别整理出六大最容易危害健康的懒惰行为,呼吁民众提高警觉:
1、懒得喝水
人体组织器官中有六到七成都是水分,全身的生理运作都需要充足水分支撑。一旦缺水,将影响大脑、心脏、肾脏、肝脏、免疫系统与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医师建议,每日饮水量应达体重3~4%的白开水。
2、懒得上厕所
特别在寒冷天气或外出时,许多人会因懒得移动而忽视如厕需求而习惯憋尿。这种行为对男女都有严重危害:女性容易引发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道感染,严重者可能导致肾炎;男性则易产生泌尿道结石,长期更可能演变成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甚至膀胱癌。
3、懒得下厨
网络时代外送服务普及,让许多人失去下厨动力。然而,长期外食不仅会摄入过多高温烹调与调味酱料,更需面对高油、高盐、高糖等营养失衡问题。此外,外送常使用塑胶容器盛装热食,可能增加塑化剂暴露风险,引发不孕症、肾衰竭、各类癌症及代谢症候群。
4、懒得活动
不少上班族下班后只想躺在沙发看电视、吃零食。这种生活型态容易导致肥胖,并增加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第二型糖尿病、乳癌与大肠癌的风险。
5、懒得动脑
现代人过度依赖科技产品,例如使用导航不再记路、依赖通讯录不记电话号码、只看短影片不阅读等行为,都可能影响记忆力与专注力,增加老年失智症的发生机率。
6、懒得健检看病
许多重症或癌症患者往往在症状明显后才就医检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专家建议40岁以上民众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懒惰让人开心却很痛苦,想要幸福就一定要做事。(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懒惰会传染?解密背后成因
究竟为什么人会懒惰?研究显示,这是一个涉及生理、心理与环境的复杂现象。从生理层面来看,懒惰常与大脑的奖励机制有关。当某项活动缺乏明显回报时,大脑会倾向选择省力的行为模式。
在心理层面,工作压力与焦虑可能导致人们产生逃避心理,选择安逸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如过于舒适的居家环境,也可能降低行动意愿。更值得注意的是,行为学家指出,懒惰具有习惯性,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千万不要懒成习惯。
特别有趣的是,研究发现懒惰具有“社交传染性”。神经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会让我们不自觉模仿周遭人的行为模式。因此,若身边朋友都选择懒散的生活方式,个人也较容易受到影响。
正向改变从行动开始
洪医师表示,虽然懒惰在某种程度上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但适当的激励、明确的目标设定和良好的环境,能帮助人们逐渐克服这种倾向,变得更有行动力。新的一年开始,告别“懒惰”,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适度运动。40岁以上的族群更应重视定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透过预防保健降低慢性病与重大疾病风险。唯有及早重视健康,才能避免“懒”出无法挽回的健康危机。
责任编辑:王欣蕾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