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胜战法(五)

作者:陈沅森 发表:2007-12-10 04:1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第二章 治疗癌症应具备的医学、生理学基本常识


 [ 导读 ] 治疗癌症,应该具备一些医学、生理学的基本常识,这些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后,结合自己的认识,编写成“血液”、“微循环”、“免疫力”、“干细胞”和“气功‘意守’方法及其应用”等五节,在每节的后面附有笔者对这些基本常识的读后感与评论。具有这些基本常识和懂得这些道理的读者,可以略读本章,也可以不读,跳过去直接阅读下一章。

 第一章列举九则启动人体“自组织能力”治愈疑难杂症的案例,证明血液在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血液是“自组织系统”中沟通信息、交换能量、输送物质,维护自身稳定的液体组织。由此得到初步结论是:使身体保持健康的“主将”是“我们的血液及其携带的免疫机制”!

 人的大多数疾病——身体任何部位,任何角落发生毛病——都可能是微循环被堵塞、发生故障或被破坏的结果。因此,只要找到某种“使新鲜血液能够畅通无阻地流经那个部位”的方法,与血流同步到达的免疫机制,就会忠于职守、毫无疏漏地将所有疾病一扫而光!

 在活着的人们的身上,“气如橐钥(tuóyuè风箱),血如波澜;血脉气息,上下循环”(李时珍《濒湖脉学》语),我们的血液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机体的健康和安宁。“伟大的血液”是每一个人“最好的、最可靠的医生!”“最有效、绝无副作用的药物!”一个人只要心、血管系统正常,免疫机制正常,新鲜血液能顺畅地流淌到身体的任何部位,就可以做到“百邪莫入,百毒不侵”。血液携带的人体天然保护机制(免疫力等),在身体里面无远勿届,忠实地、顽强地消灭一切入侵之敌和及时调整偶然出现的故障,保障机体的优质内环境,使人永葆青春,健康长寿!

 本书《癌症胜战法——符合最新最科学最伟大的哲学思想》,在人类医疗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第一次提出“人的自身血液是可以通过自主意识调动的,自己的血液可以治好自身的疾病”、“患者用经过强化的自主意识主导身体机能战胜癌症”等创新思想。本书光大中医理念,宏扬祖国医学,并通过创新否定“人定胜天”错误的陈腐医疗观念,符合人体“自组织性”最新哲学思想,将对人类的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

第一节 血液的基本常识

 古时候,当人们还不了解血液的本质时,先知先觉仅凭直观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血为人之精神,生命之源泉,灵魂或元气之代表。”中国古代医学家更明确指出:“耳得血而聪,目得血而明,手得血而握,足得血而步。”

 在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人类虽已直窥血液之阃奥,但丝毫没有松懈对它的深入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呈现出一些惊人的新发现!

 血液日日夜夜殷勤地在体内奔流,贯穿着人们生命的始终。临床实践表明,一个人失血10%关系还不大,失血20%将明显影响健康,失血30%就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与人的健康,生死存亡紧密相关。

 血是一种红色、不透明、有腥气、微咸的粘稠液体组织,略呈碱性,其PH值为7.35—7.45。血液里有红细胞(红血球)、白细胞(白血球)、血小板和血浆。在显微镜下,血液呈淡黄色。因为通过显微镜观看,血液中红细胞不像肉眼看见的那么密集,淡黄色的血浆成为视觉背景。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成份之一,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8%,约有血液5000—6000毫升,男高于女;妇女在妊娠期血液比平时增加23—25%,故分娩时出血多而不致病。参与体内循环的血液只占全身血液总量的70—80%,其余都贮存在“人体血库”(肝脏、脾脏等)内。当人体失血(意外损伤出血较多或献血)时,“血库”立即自动打开释放部分血液,予以救急补充。

 心脏好像一个“泵”,将血液送往全身;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压力。用血压计测量,中、老年人的血压值不能达到或超过140/90mmHg(毫米汞柱,分子是收缩压,分母是舒张压),一定要低于这个数值,否则就患有高血压病。

 血液和身体的健康状态可以通过肤色反映出来:健康的人红头花色,病患者、贫血者面色苍白;饮酒使脸色酡红,黄疸性肝炎患者皮肤发黄……所以中医有“望”诊——有经验的老中医只要看你一眼,就知道你有病没病,甚至知道你患的是何种疾病以及严重程度。

 血液的主要功能:

 1、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输送到机体组织细胞后,再携带二氧化碳回到肺部;
 2、将小肠内毛细血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分;
 3、运送代谢产生的废弃物到肾脏、肠道和皮肤,使之排出体外;
 4、保持机体的体液平衡;
 5、运输生命过程需要的物质,如酶、激素等,从分泌的地方运送到应用的地方;
 6、通过分布体热调节体温;
 7、保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8、通过白细胞和各种抗体、补体的活动,防御微生物和“非自身物质”的入侵;
 9、通过凝固物质来止血,稳定损伤,促进愈合。
 ……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很多,正常男性为 5.0×1012=5,000,000,000,000=5万亿,是地球人口数(60亿)的850倍,真是数量惊人(女性为4.2×1012=4.2万亿)!

 红细胞把氧气和养料运送给组织细胞,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弃物运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十分活跃,它既能与氧、二氧化碳结合,又能和它们迅速分离。红细胞将氧运送到指定组织后,立即与此处的二氧化碳结合,由肺动脉送入肺脏,最后抵达肺泡表面的微血管,透过肺泡壁与新鲜空气接触,释放二氧化碳并攫取氧气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左、右两肺叶中,共有6亿个肺泡,其展开面积达60平方米。

 消化后的食物变成大量养分,在小肠处被高效率吸收后由血液携带送进肝脏。肝脏是人体的“化学工厂”,密密麻麻排列的2500亿个肝细胞可进行500种以上的生物化学反应;经肝脏处理(或储存一小部分)后的养分,再由红细胞携带运往全身。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在这120天里,每个红细胞在血管内不知疲倦地循环约30万次。完成毕生使命后,衰老的红细胞被脾脏收回,留下的铁质作为造血的再生原料。红细胞的缺陷是不能识别一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较强,往往造成人体一氧化碳中毒,甚至死亡。

 白细胞并非白色,而是无色的。白细胞的生命周期7—14天。白细胞种类很多,分“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两大类。“有粒白细胞”包括:“嗜中性白细胞”、“嗜酸性白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无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白细胞是人体健康的忠诚卫士,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使机体免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侵害。当人体某处受伤,病菌入侵后,就会有大量白细胞聚集在伤口周围吞噬病菌;几种白细胞,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单核细胞会突然变大,变成巨噬细胞,把大个子敌人整个吞掉……白细胞吞噬病菌后,分泌出“组织菌蛋白酶”、“溶菌酶”等,将病菌溶化,自己也中毒以身殉职,化为脓液从伤口流出体外。当机体发生病变或受到急性感染时,血液中某种白细胞数量会自动增多,用以御敌。所以,临床医师常常检测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数量,逆向窥测患的是何种疾病。淋巴细胞和病菌、癌细胞作战,能使肿瘤缩小;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对保卫机体健康,贡献很大。制造白细胞的是骨髓、淋巴结、脾脏和胸腺等。
 血小板又称血栓细胞,生命周期7—9天,是血液里的工程兵,主要起凝血和止血作用,平时参与维护毛细血管,修补破损的血管。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会在数秒钟之内奋不顾身地扑上去封闭伤口以止血,防止失血过多,保障生命安全。当血小板的数量不足时,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不止的现象;如果血小板过多,则可能出现血栓病、脑梗塞等。

血浆是一种半透明的淡黄色稠状液体,约占血液的55—60%。其主要成分是水(90—91%)、蛋白质(6.5—8.5%),其余为球蛋白、纤维蛋白元、氨基酸、酶、激素和无机盐等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需物质。当血液流出血管时,纤维蛋白元立即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和血细胞一起凝固成块,所以,纤维蛋白元有止血作用。

 血液的制造过程好象一场接力赛跑。人还是胚胎,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发育到第3周,一个叫“卵黄囊”的胚胎组织首先担负起造血的任务;胚胎发育到第6周,许多器官形成,肝脏接着造血;人胚第3个月,脾脏是主要的造血器官;人胚第4个月,骨髓开始参与造血。骨髓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组织。婴儿呱呱坠地后,肝、脾停止造血,骨髓担负起造血的全部任务。三种血细胞(红、白、血小板)都是由“多功能干细胞”分化、增殖而来。由于所有血细胞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因此,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血细胞死亡,要不断制造新的血细胞予以补充。一个人献血200毫升,约为全身血液总量的5%(二十分之一),不但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反而能激发造血功能,使生命力更加旺盛。因此,许多具有爱心的有识之士(包括医护人员)都踊跃参加义务献血。

 以上“血液的基本常识”是从多篇网上文章摘编的,其中列出了9项“血液的主要功能”,笔者在第10项位置上添加了省略号,表示即使只谈“主要功能”,不谈 “次要功能”,也有重大疏漏。笔者认为,普遍被忽略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血液携带、传递着人体信息”,而“信息”是“自组织系统”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三大要素之一(其余两个要素为“能量”和“物质”)。

 以某个指定的红细胞A为例来说明,A诞生进入血管后,是只担负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职责,还是只担负运送养料和废弃物的职责?或者是两种职责随机变换?A是只进入“肺循环系统”,或者只进入“体循环系统”?是有序轮换,还是随机变换?当A完成运送氧气的任务携带二氧化碳后,为何知道要往肺脏方向跑?同理,当A完成运送养分的任务,携带代谢产生的废弃物后,为何知道要往肾脏、肠道或皮肤方向跑,而不跑到肺脏里去?A运送的氧气(或养分)是固定送给肝脏,或可随机运送给肾脏、脾脏、肌肉、骨骼……?如果不是人类头脑里那种“定人、定任务、定时间”进行“管理”的陈腐观念,血液为什么将养分和氧气分配得那么均匀,那么“公平”,每一个脏器、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胞都恰到好处地得到它应该得到的那一份?……

 用一个城市汽车运输公司打比方,有运送货物的卡车和载人的客车,许多车跑一条固定的线路,也有不固定线路的……它们按部就班的工作,是因为运输公司总部有一个指挥调度中心。我们可以想象,血液里面参与循环的4万亿红细胞,奔跑线路数有千百万条,工作是那么繁忙,而始终秩序井然,不拥挤,不堵塞,无疏漏,不出差错,效率一流……人体中难道设置了一个信息中心进行指挥?想象中,只要有几个红细胞不听指挥,调皮捣蛋,就会到处“撞车”,天下大乱!——4万亿红细胞,千百万条线路,24小时全天候奔忙,不出丝毫差错,这样的“自动化信息管理”,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对照人类社会差错累累、问题丛生、漏洞百出、事故频仍的“总经理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真是笨拙得令人惭愧!

 就上述血液中的红细胞问题,笔者猜想,在“人体整体信息”[ 注4 ]中:何时造血?制造多少红细胞?运送给肝脏多少氧气和养分,运送给肾脏多少氧气和养分?……在“程序设计”中早已规定好了。红细胞诞生进入血管后,就会忠实地按照与生俱来的“固有信息”执行任务,绝不会出现任何差错……而血液的通过量(分配),基本上以血管的直径由粗变细,直至密密麻麻的微血管,最终只能通过一个红细胞的毛细血管“卡定”。这一切,是那么精密,那么准确,那么及时,那么恰到好处;这一切,已经形成一种“机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用 “管理”一词,简直是对“人体整体信息”创造的奇迹的亵渎!不仅红细胞这样的小问题,人体所有复杂的生命活动,所有脏器,所有细胞,都在“人体整体信息” 的统管之下,无疏漏,不出轨,有条不紊,极其精密地运转……美国杰出的医学家、教育家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1993)曾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正常机能的生命活动,他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所做的是如此地恰如其分,如果让我来管理自己的肌体,非乱套不可,而他们却做得井井有条!”——惊奇吧!赞叹吧!要知道,按有神论,“人是上帝的杰作”,只有上帝才具有这样的智慧!按进化论,灵长类动物 “经过30亿年的进化”,谁还比得过时间老人的超级睿智!

 尽管人类早已进入“信息时代”,甚至花费巨额资金和巨大精力去探索外层空间的信息,但人们对自己身体的信息研究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没有感悟到“用经过强化的‘自主意识’主导身体机能”时,能对疾病产生强大的制服作用和对健康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自主意识”是什么?就是中枢神经司令部(大脑)发出的信息,如果有意识地强化这种信息,使大脑进入“主动抑制状态”,就会调动体内平时不属于大脑指挥的各种机能联合协调作战,战胜迄今为止人类无法战胜的顽症痼疾。现代医学在这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上面的述评,符合普里戈金的“自组织”哲学思想。人这种“自组织系统”,之所以成为一个“活”的系统,信息的统管、指挥、交流、沟通、协调,是第一重要的,否则很快就会乱套,滑向“平衡态”(死亡)。但是,以“还原论”为指导思想、在解剖学和实证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根本不相信患者的“自主意识”可以参与疾病的治疗,更遑论主导疾病的治疗。普里戈金的伟大学说(1967年发布)已经诞生40周年了,真理愈来愈彰显,是现代医学猛省回头、彻底改弦更张的时候了。

 [ 注4 ] “人体整体信息”顾名思义,就是“人”身上所有的、联成一体的一个三维空间立体信息网络,在笔者的想象中应该存在一个统管这个立体信息网络的中心。这些信息包括基因的遗传密码,大脑、小脑、脑干、神经等全部功能以及人的潜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也包括外部刺激的信息反馈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机体反应和人体动作。“人体整体信息”统管、指挥、交流、沟通、协调所有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这些生命活动包括有意识的活动和身体各系统、器官、组织“自动”进行的活动;活着的人的体内每一种独立的单个活体物质的运行与功能,都受这个“整体信息”的指挥和制约;“人体整体信息”存在于每个器官、组织,甚至每一个细胞之中,他们在体内都忠实地按部就班地有条不紊地各司其职,发挥规定的功能和作用;“人体整体信息”保卫机体免遭伤害,避开危险,拒绝死亡。笔者发现:不断地重复和强化大脑的自主意识,促使大脑进入“主动抑制状态”时,能够影响、干预、直至主导原来认为不受大脑控制的身体机能和生命活动。“体内自血温热疗法”的特点就是“用经过强化的自主意识主导身体机能战胜癌症”。——“人体整体信息”观点符合人体“自组织性”哲学思想。

第二节 微循环基本常识

 人体血液“从细动脉末梢端流到微血管,灌注肌肉、组织后,再汇合流入到细静脉的起始端止”,这种“血液在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微血管内外定向运行的过程”,称为微循环。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刮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组成。

 微循环血管的长度短,口径很小,最粗的也在500微米以下,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虽然它们的口径小,但由于数量多而总的横截面积大(约为主动脉横截面积的 700倍),故血液在其中流动缓慢。仅靠心脏的收缩力不可能将血液输送到各个组织细胞,必须依靠微循环血管自身节律性运动的配合,将血液浇灌到各组织细胞。微循环的自律运动与心博并不同步,有其自身的规律。由于微血管起着“第二次供血”的作用,所以人们称它为“第二心脏”。

 微循环结构中的毛细血管具有管壁薄、通透性大等特点,是血液循环过程中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微血管只有一层内皮细胞,管壁约为一张普通纸的百分之一,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既可以从血管壁渗透出去,又可以吸附进来。毛细血管约有300亿支,布满全身组织、细胞之间,形成网络,总长度约9—— 11万公里,可以环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人体的每个器官、每个组织细胞,都由微循环提供氧气、养料,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如肌酸、乳酸等),传递能量,交流信息,调节组织血流量,保持良好的内环境,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故微循环是生命过程正常运行的基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微循环根据组织、器官的功能和代谢的需要,及时地改变自身的管径、血压、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态、血液分配以及通透性等,称之为“微循环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代谢性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微动脉和微静脉受交感神经支配,使血管维持一定水平的口径,以保持微循环内血流量的稳定; 2、微循环参与体液调节:3、代谢性调节:组织代谢过程中产生很多舒血管物质,还有一类缩血管物质,它们调节着微循环的血流变化;4、自动调节:当血压升高时,微循环血流量会增加;血压降低时,微循环血流量会减少。血流量增加或减少,是随着人体活动不同的需要自动调节的。例如,阅读、解题、学习时,大脑的血流量增加;跑步、打球、游泳时,四肢和相应的运动器官的血流量增加;睡眠时,输送到所有组织和器官的血流量会自动减少。通过微循环一系列调节作用,才能保持生命的活力与平衡。

 微循环快速应变调节能力,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例如打乒乓球,对方推挡过来的球千变万化,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判断球的落点、力度、高度、旋转度……然后挥拍送过去一个刁钻古怪的球,使对方判断失误,才能取得胜利。

 在这一系列快速应变动作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微循环瞬间的调节应变能力。实际上,运动员完成一系列动作,离不开微循环的快速调节应变能力。而微循环的快速调节应变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人在安静时,能量消耗减少,血液循环会变得缓慢。这时,微循环也会自动进行相应的调节,大量微血管会缩小,减少血流通过量或者关闭,只有少量微血管呈开放状态。就像电脑开机后,如果没有人敲打键盘、移动鼠标,过一会儿,就会自动进入休眠、待机状态,以便减少能量的消耗。

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因能量消耗减少,微循环也会自动进行调节,使血流量减少;随着安静状态的深入和持续,许多微血管会陆续自动关闭,进一步减少能量的损耗。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用“自主意识”,例如练气功“意守”某个穴位或身体的某一特定部位,持续一段时间(即“强化”),那里的微血管便会开放,富氧富养的新鲜血液就会自动往那里流,局部体温就会上升。体温上升,血液流动更快;血液流动更快,体温进一步上升……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很快就会在那个局部凝聚起有一股温热。与运动员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成绩一样,“意守”使局部体温升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多次强化训练而获得提高。——这种微循环自动调节的应变能力,是本书公开的“体内自血温热疗法”能够战胜癌症的基本原理之一。

 许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与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重要支架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既属于循环系统,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级生命——哺乳动物中,不存在没有微血管的脏器,也没有完全脱离实质细胞而单独存在的微血管。

 微循环既属于循环系统,同时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和调节等方面,微循环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具有各自所属脏器的特性,因此,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它具有双重性。

 正常的微循环灌注是人体组织细胞、脏器维持正常功能的前提,但在某些心理、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刺激下,微循环可能发生障碍。微循环发生障碍是指微血管、微血流发生形态及功能的紊乱,导致组织细胞灌注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缺血、缺氧而产生的疾病。典型的、轻微的微循环障碍是蹲久了站起来时腿部肌肉发麻,就是因为久蹲时腿部某些肌肉、血管受到压迫,血液停止了流动,形成了微细血栓,即微循环发生轻微障碍的缘故,走几步,活动活动,血流畅通后发麻的感觉就消失了。通常,许多脏器的微循环障碍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症状而处于疾病发生前的潜伏期。

 当前医学界公认:人的衰老、疾病都与微循环发生障碍有关,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与微循环息息相关。某个部位的微循环一旦发生障碍,其所属组织系统或内脏器官就会因供血不足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随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或丧失,于是,疾病和衰老便不期而至。人体衰老、肿瘤、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与微循环障碍有极大的关系。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微循环畅通则百病不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微循环功能将逐渐减弱。当微循环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时,衰老过程将加速。

 就像泥沙、污物淤积在下水道那样,当血液中胆固醇和血脂增多时,容易沉积、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淡黄色的粥样斑块,导致血管通道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如果粥样斑附着在供应心脏本身营养和氧气的冠状动脉内,就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引起心肌缺血,严重时产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加强心脏本身的微循环灌注,避免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根本。

 微循环障碍可导致多种疾病:

 当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养分和氧气,代谢废弃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轻则发生头痛、晕眩、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则导致脑萎缩、精神失常、老年性痴呆、脑梗塞、面瘫、偏瘫、中风(脑卒中)等。

 当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轻则发生心率不齐、早博、胸闷、心慌、心绞痛、高血压,重则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等。

 当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轻则发生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重则导致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肺积水、肺癌等。

 当消化系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轻则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因营养吸收不良而面黄肌瘦;重则导致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腹水、肝昏迷、胃癌、肝癌等(注意:人到中年出现的“将军肚”,极容易产生腹部多种器官微循环障碍)。

 当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炎、糖尿病、小叶增生等;因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导致生理机能紊乱,免疫力迅速降低。

 当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导致腰痛、血尿、蛋白尿、水肿、肾炎、肾功能衰竭;女性痛经、盆腔炎、小腹下坠感、月经不调、子宫瘤;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癌等。

 当肌肉、关节、骨骼发生微循环障碍时,代谢废弃物的淤积,会产生全身肌肉酸痛、麻木、痉挛、冰冷、关节炎、肩周炎、骨刺、骨质疏松、腰间盘突出等。

 当四肢发生微循环障碍,会造成手足麻木,肌肉震颤,四肢乏力、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严重时刀割样痛,跛行),颈、肩、腰产生退行性病变。

 当皮肤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轻则皮肤松弛、弹性下降、出现皱纹、各种斑点、黄褐斑、老年斑、红肿、眼角鱼尾纹、眼袋、皮肤瘙痒等;重则体表有蚁走感、手足重度麻木,发生淤斑、溃烂不愈、皮肤坏死等;而改善面部皮肤微循环,可使肌肤显现出活力,面色红润,延缓皮肤衰老。

 当全身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轻则易疲倦、打瞌睡、精神萎靡,“这里痛那里痛”,衰老进程加速;重则诸症并发,奄奄一息,死亡降临……所以说,微循环障碍可能引发95%以上的疾病,而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几乎都与微循环发生障碍有关。因此,《老人健身歌诀》吟诵道:

 “微循环通,不中风;微循环好,不衰老;微循环强,寿命长!”

 微循环功能良好者,精力充沛、机能旺盛、健康长寿;如果微循环整体功能处于不良状况,此人必定精神萎靡、器官功能低下,疾病丛生,寿命短促。微循环与健康息息相关,在健康和长寿的诸多因素中,良好的微循环功能是最根本的生理条件。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身体一定健康,也必定会长寿。微循环障碍常见于中、老年人。为了预防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老年人要注意适量运动,合理营养,加强自我保健,颐养天年。

 微循环眼看不见,手摸不着,人们对它感到非常神秘。其实,微循环无时无刻不在你身体里起作用。不信?当人突然受到惊吓时,心跳加速,脸色发白;当人感到羞赧时,满脸通红,有口难言……这些反应,都是情绪变化引起微循环变化的结果。

微循环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交叉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等多个学科,是当今医学界、生物医学工程界非常重视的热门课题。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医学科学家修瑞娟女士发现并总结了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微循环对器官组织海涛式灌注的新论点……对进一步探索某些疾病的发病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前景。

 总之,微循环是机体生长、发育、发展直至死亡前一刻,须臾不会停止的生命运动之一。微循环正常与否,是此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如果能够提高道德情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节制七情六欲),保持平淡的心情;不嗜烟酒,合理摄取营养,养成理性的良好生活习惯,坚持适量运动,注重日常保健;参与一些有益的、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就能预防微循环障碍的发生,延缓衰老进程,获得高品质的长寿人生。

 上述“微循环基本常识”是多篇最新网文的综合,一个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提及“微循环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和重建功能”,即“人体优质内环境中的高级再生能力”。

 关于颖悟“微循环强大的自我修复和重建功能”的灵感,来自笔者读高三(湖南师大附中,1958—1959)时一次“马拉松”赛。1958年“大跃进”后,什么都要“跃进”,体育也不例外,学校决定举行“马拉松”长跑竞赛。虽然老师、同学百般鼓舞、怂恿,但笔者自知不是长跑的料,坚持不报名。比赛结果,我班来自湘西土家族的向隆森同学荣获冠军。他从小在大山中长大,爬山涉岭如履平地,包揽学校三千米、五千米、一万米长跑冠军。但向同学和所有跑完全程43公里 195米的同学,都卧床五、七天,双腿肿胀,颜色泛青,酸痛得不能动弹;一个星期后,要同学搀扶着才能挪动脚步,蹒跚而行。体育老师的解释是:“腿部筋腱拉伤,肌肉纤维断裂,休息几天就会复原的。”笔者认为平时没有循序渐进锻炼,没有进行10公里、20公里、30公里长跑累积训练……一下子陡然跑那么长的路程,肯定对身体有害,但不敢说。后来学习微循环知识,才知道这种突如其来的超长跑,双腿肌肉组织的大量毛细血管、微血管都损伤、断裂了,微循环被破坏,腿部产生的肌酸、代谢废物等不能及时运走,所以肿胀酸痛得不能动弹。幸亏参赛者都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一个月之内基本恢复了常态。笔者回忆这一体育伤害,始悟出微循环损坏后可以自行修复和重建。

 微循环的自行修复和重建,体现在另一种轻微的伤害上。差不多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手或脚不小心被碰伤、砸伤,但没破皮,也没出血,只是皮下出现一块青紫斑痕,有些疼痛,不十分厉害,不需要去看医生。这块青紫斑痕就是皮肤和肌肉组织已经“死亡”,内中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微循环都被砸坏了。但过十天半个月或者个把两个月后再去看,青紫斑痕不见了,皮肤和肌肉恢复了原貌。这是谁给治疗的呢?原来是人体“自组织能力”,是我们自己的血液。血液浸润在受伤组织的周围,免疫细胞将死亡细胞一一吞噬,由血流带走,排出体外或送到脾脏作为造血的原料;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和干细胞等,按原样再生成“以血管、微循环系统为支架”的肌肉、神经、皮肤等组织,最终悄无声息地恢复这里的原貌——这就是“人体优质内环境中的高级再生能力”。

众所周知,“微循环是生命的基础,健康的保障!”笔者进一步颖悟到“微循环是一把‘内科万能无形手术刀’,无须动外科手术,在某种条件的促进下便可以自行修复因病变已经部分损坏的肌体和脏器,复原为健康的肌体和脏器!”利用微循环自我修复和重建功能的“体内自血温热疗法”,是一种免于耗费钱财,免于开肠破肚、免受割损脏器之苦、符合人体“自组织能力”的自疗方法。如果经主流医学验证安全有效后推广运用,许多疾病将无医而愈,不药而痊,可能实现人类攻克癌症和其它绝症的梦想!



来源:投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