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儒林外史》引來多少感慨(圖)

作者:李新 發表:2008-10-01 10:5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吳敬梓創作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的開篇幾句,而這亦是本書的靈魂所在。小說描述的是元末明初的一段段考場、官場趣事,主人翁多為民間士林人士,文筆詼諧幽默而又筆觸尖銳,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改變灰暗世界的期望。

"功名富貴"四個字,既是全書的主題,也是作者的著眼點,是全書的"大主腦"。小說中形形色色的儒林眾生像,都是圍繞著這個主題勾畫的。以"功名富貴"為行為和道德的分水嶺,這群知識份子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厭棄名利富貴的道德高尚者,他們視金錢如糞土,出淤泥而不染,如王冕。王冕因家境貧寒,從小替人放牛,但他聰穎過人,勤奮好學;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但他卻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當縣令登門拜訪時,他避而不見;當朱元璋授他"咨議參軍"的職務之時,他也拒不接受,相反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可見,他是一個視富貴功名如浮雲的正人君子,他只願意寄情於山水之間,放縱於詩酒之中,以一技之長過著清淡悠閑的生活。

另一類則是熱衷於追求名利富貴的卑污者,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髮垂髫考到白髮蒼蒼,如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梁灝,花白鬍子還是"小友"的周進,幾進考場終於中了舉人但卻變瘋的範進......然而,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

讀書,其實強調的是一個漫長的求知過程。王國維說得很好,讀書分為三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這是立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奮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才是最後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錯了。在我看來,讀書就是人在不斷汲取精神食糧的過程。其中最關鍵的在於吸收,然後再轉化為自身的力量。這與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飯,吸收營養,再促進自身生長。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學子們只注重"食",即,數十年如一日地讀書,卻忽視了吸收。讀書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敲開榮華富貴之門的工具。一旦達到目的,這個工具也就毫無價值了。這些人,即使讀一輩子書,也不會有半點知識吸收轉化成自身力量。這些書,除了造成他們的"營養不良"外,別無他用。

同樣是為了"功名富貴",這讓我想起我家附近兩個賣瓜果的,在價格一樣的情況下,一家生意興隆,一家生意冷清。究其原因:生意興隆那家足斤足兩,生意冷清那家缺斤少兩,一個贏得了顧客的心,一個卻失去顧客的心,這也驗證了現代社會還是一個崇尚誠信的社會。現在中國大陸的大大小小的官員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辜負人們對他們的期望,最後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歸根結底 "貪慾"所致。古人曾說"無慾則剛",我想這正是一個做人的標準。而那些大小的官員在被抓後,都會痛苦流涕的說出,辜負了黨和人民等話語。。。。。使人感慨萬千。但是現實表明還是無法阻止那些前仆後繼的大小官員,又何曾為他的黨國與人民著想。直到今天黨國依然如此。我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是怎樣,但是我知道最後的黨國和那些大小官員一定倍受世人唾棄,其實人的一生有的並不僅僅是名和利,一個人即使擁有再多的錢,也就一日三餐,死後也就睡那麼一塊地,這又是何苦呢!人這一生應該是怎麼快樂怎麼活,並不是有錢有權就最好。有句話說的好"事若知足人常樂,人若無求品自高"。

同樣是為了"功名富貴",範進由一個正常人變瘋,賣瓜果的在同一個地方賣瓜子業績卻有著差別,官當得好好的卻將自己送進監獄,倍受世人的唾棄。一部諷刺小說,它把鋒芒指向社會,客觀地、真實地描寫秀才舉人、翰院名士、市井細民。正如惺園退士所說,它"摹繪世故人情,真如鑄鼎像物,魑魅魍魎,畢現尺幅;而復以數賢人砥柱中流,振興世教。其寫君子也,如睹道貌,如聞格言;其寫小人也,窺其肺腑,描其聲態,畫圖所不能到者,筆乃足以達之"。由於吳敬梓具有高深的文學修養,又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所以才能把那個時代寫深寫透。他把民間口語加以提煉,以樸素、幽默、本色的語言,寫科舉的腐朽黑暗,腐儒以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無不恰到好處,謔而不苛。在藝術結構上,它沒有貫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階段地展開,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

幾百年後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細細品讀,時而為當時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嘆息,時而又為貪官污吏的卑鄙醜惡而憤怒。作者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把社會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畫的入木三分,難怪後人有"慎勿讀《儒林外史》"。然而《儒林外史》這面歷史的鏡子,直到今天依然閃閃發光,它對於當今社會仍有其價值。社會在前進,但仍有不少人信奉"唯利是圖",物慾橫流,一生都在追求名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如果說歷史就是明鏡,那麼古典小說就是歷史的縮影。而今日的中國大陸演繹的是另一出"儒林次史"正在諷刺著這個時代的制度。

一部《儒林外史》道盡了百年風雲雨雪,辛酸苦嘆。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