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日記原本民國19年(1930年)之要事表及10月23日記事頁面,自述接受基督教受洗禮。
2023年9月14日凌晨5時30分,發生一件臺灣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大事。歷經10年的跨海爭訟,放有兩蔣日記原件及兩蔣時代資料、共計59箱的一批總統文物終於從美國運抵臺灣國際機場。
兩蔣文物抵達航空倉儲站。
國史館人員張豐松專員(左一)、黃秀妃處長(中)清點文物。
兩蔣文物在清點完畢後,被上車送回國史館。
兩蔣文物返抵國史館時,陳儀深館長親自迎接文物。
兩蔣文物59箱全數點收完畢,陳儀深館長與工作同仁合影。
歷經10年跨海爭訟 兩蔣文物運抵臺灣
在此之前,歷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2020年判決及高等法院2022年判決:兩蔣總統擔任總統期間的文物、相關政府機關檔案資料及蔣方智怡捐贈的微縮膠捲屬於國有財產,判歸中華民國所有,應由總統、副總統文物主管機關——國史館管理,至於非擔任總統期間所有文物則為蔣家家屬共有。此訟案後由美國加州法院賡續審理,過程中蔣家家屬陸續慷慨捐贈文物權利給國史館,加州法院於2023年7月11日做出最終判決,即寄存於史丹佛大學的兩蔣文物全數是國有財產,應該運回臺灣,交由國史館管理。同年9月11日,這一批文物如期離開史丹佛大學,飄洋過海抵達臺灣,並於當天中午12時18分順利送至國史館,完成歷史性任務。
在眾多兩蔣文物中,想必蔣中正1917年至1972年的日記,以及蔣經國1937年至1979年的日記正本最引人關注,而蔣中正與蔣經國這對父子除撰述自己的日記外,還會閱讀對方的日記。當然,其他物件,包括影印本家書、手稿、函電、蔣總統親批文件,以及隨扈日記、外交電文、微縮膠捲等,也是臺灣非常珍貴的財產,亦是研究中華民國史及臺灣史絕對不可缺乏的史料之一。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kzgd/ad/kzgmembership-20210704_728.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