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靜,只有孤獨的夜貓子還在興奮
早上睡不醒的夜貓子在社會上倍受歧視,科學家說這是生物鐘的"錯",德國夜貓子自發組成協會,為夜貓子們維權,雖然效果甚微,但志在進行一場睡覺革命。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因特網上一度流傳的諢語道出了人間理想,自我作主不受社會規範的約束同時又享受金錢帶來的優越和自由。不過,自然醒的狀態因人而異,有人早上6點起床精神抖擻;有人睡到日上三竿依然在夢囈。
早起的鳥兒不見得更聰明
人們從小受到教育"早起的鳥兒有食吃"是社會對"勤奮"的鼓勵和獎勵,可是對那些晚上精神十足,早上難以起床的夜貓子來說,生活就不易了。通常,因為早上起不來,夜貓子被冠以懶惰和意志不堅強的罪名。在德國,這兩種人有不同的稱號"Larche(雲雀) 和 Nachteule (夜貓子)。
早起的雲雀並不見得聰明,但是他們在學校的成績的確比夜貓子好。這是德國生物學家蘭德勒對200多名中學生進行調查得出的結論。蘭德勒在接受明鏡週刊的採訪時說,原因在於學校制定的時間表更適合雲雀們的生物鐘,早上是他們狀態最佳的時候,而夜貓子因為被迫早起,早上8-10點還在半夢半醒之間。在科學界,這種因生物鐘不同而產生的睡覺類型早就成定論。
蘭德勒認為,學校8點上課的規定是對大多數學生的歧視。對3000名學生的調查中,他發現12-13歲的青少年生物鐘會生巨大的改變,原本習慣早起的孩子由於荷爾蒙分泌的影響突然變得早上貪睡。到了20歲左右,習慣會因人而異出現調整而定型。
瞌睡蟲不等於懶蟲
夜貓子的痛苦在於晚上睡得晚,早上床邊至少放3個鬧鐘還經常發生遲到。要麼逼迫自己在上班上學的日子裡早起,到了週末大睡一場。
這種類型的人並非懶惰或者嗜睡,而是他們睡覺的習慣和社會慣例有時差,是所謂的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 (睡眠週期延遲現象)。
德國權威科學研究所馬普所在進行行為心理學研究時發現,人的生物鐘不是以24小時為週期,而是以25個小時。這個試驗是在完全與外界的光線和聲響隔絕,而且沒有鐘錶的防空洞裡進行的。試驗中,人的體溫會隨著生物鐘的規律發生變化,自然醒之前體溫升高,中午時分體溫下降感到瞌睡,晚上睡覺前體溫又下降,人會感覺疲倦。
一場艱難的睡覺革命
儘管科學界為夜貓子撐腰,但現實社會依然無情。德國的一群夜貓子自發組成民間組織" Delta-t Verein",為夜貓子爭取社會和政治權益,保護支持夜貓子不受社會歧視。當然,該組織的主席沃克先生只在中午12點以後接受採訪。
夜貓子不適合的職業:麵包師
在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的採訪時,沃克對德國的現實狀況表示不滿。據他介紹,至少20%的人都是夜貓子,迫於社會壓力羞於承認。他曾經就職於電視臺的動畫製作部,9點上班的規矩令他痛苦不堪,最後只好放棄成為自由職業者。
目前該協會有100個成員,大家在民間政界做遊說工作,接受媒體採訪,爭取公眾和政界的支持。雖然德國的一些企業實行靈活的工作時間制度,但這是基於照顧有孩子的父母,或者不耽誤員工處理私事,並非是為了考慮讓夜貓子睡個好覺。
丹麥的榜樣 說起丹麥的情況,沃克羨慕不已。在只有5百萬人口的丹麥就有3千人加入夜貓子俱樂部,這個由克林女士組織的俱樂部口號為"只有5%的丹麥人從事農業和漁業勞動,為什麼我們非得在第一隻公雞打鳴,第一頭母牛叫哞的時候起床?"
當德國的沃克還在為協會會費苦惱的時候,丹麥的夜貓子們得到了來自耳塞廠的贊助。眾所周知,耳塞是為了保障睡眠質量。媒體報導,政府支持,哥本哈根的中學在2007年的秋季開學給夜貓子班實行12點開始上學。有些僱員可以和僱主簽訂晚上班的合同。
沃克說,一方面,丹麥的整個社會氣氛比較寬鬆,另外關鍵一點是丹麥的失業率只有3%左右,所以僱主在對待員工的事情上比較寬容。
德國在進步,沃克至少收到了德國政府殘疾人事務專員的回音,表示會對這個話題表態。奇怪的是,為何政府的殘疾人專管部門對此負責,沃克解釋說,殘疾的定義有區分,夜貓子因為自身的自然狀態而在社會上受阻,並非是生理缺陷。儘管該協會的網站以幽默的語氣在維權,但是對沃克來說顯然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
當然,實現每個公民都能睡到自然醒的理想恐怕不能盡早實現,那麼在無情的現實面前,夜貓子們只能以意志、咖啡和冷水浴戰勝自己,專家提示作息要嚴格規律化,按時起床,按時睡覺。週末也不得放鬆。
来源:DW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