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坑傩舞的传说(图)

发表:2011-07-29 13:3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傩舞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流坑傩舞的由来,据口碑相传,源于流坑董氏第六世组董敦逸。

相传,在北宋徽宗初年,身任监察御史的董敦逸奉旨出使契丹议和,并被迫在契丹滞留多年。返朝时,他把当地的跳傩仪式带回京城。不久,敦逸被奸臣谗言中伤, 罢官回乡,回乡时,敦逸又把傩具带至流坑,并向村民传授跳傩仪式,一直相传至今,被村民视为一种驱邪祈福、强身健体的活动。

流坑傩舞,传入较早,且在抚临一带自成一体,颇有影响。流坑傩舞是怎么传入的呢?

宋元符三年(1100),董敦逸奉命出使辽国去贺辽主的生辰,以求和议。那时辽国窥觑中原已久,欲举兵南下侵犯宋朝。董敦逸临危受命,自然不敢怠慢,接旨后即动身北上。

董敦逸带着随从,一路风尘仆仆,昼夜兼程。这一日,来到边境上一个小村庄,刚歇下,便有一女子求见。那女子一身辽国装束,见到敦逸后,便把辽国情况及风土人情、礼仪习惯等详细告知。董敦逸到辽国后,辽主以种种方式百般刁难。董敦逸由于受那女子指点,面对种种诘难,从容不迫,对答如流。辽主大为惊服,以为董有神助,遂同意议和。数年后,董完成使命回中原,途经当年遇女子之处,想起女子指点,便登门致谢。不料女子已亡。董感叹不已,于是请来工匠,照他回忆的形象,用木头刻了女子面相,又命随从戴上女子面相,学跳当地盛行的面具舞(傩舞)。

董敦逸回到京城后,极力检举蔡京、蔡卞一伙奸党罪行,因而被反诬,不久被罢官回乡。回乡时,他让家仆挑回两箱傩面具,前箱为“武傩”,后箱为“文傩”。进赣江后乘船,忽遇风浪,将后箱“文傩”打入江中。说也奇怪,这箱傩面具逆水上漂至南丰,被南丰人拾得。闻名天下的南丰傩舞,由此而生。而运到流坑的,就是那后箱的“武滩”,流坑从此有了傩舞。



来源:流坑旅游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