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是由一次闲谈开始的。
郭先生说他们这届人生不逢时,出生在困难时期,童年在各项政治运动的熏陶中长大,十七、八岁赶上了上山下乡,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熬了好几年,直到77年恢复高考才重新走进大学,以后的路子是读书工作出国进修直至移民,如今生活总算安定下来了,所谓“房子愈换愈大,车子愈买愈新”,但环顾左右,触目惊心。朋友间为生活为孩子奔波劳碌的多,爱惜身体的少。特别是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某某英年早逝,某某中风,某某得了帕金逊病……为此引出朋友间一次次的争论:我们出国定居究竟为了什么?
选择出国值不值?
张先生来自上海,早年毕业于北大,在国内某研究所工作,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与很多同辈人相比,张家虽说不上很富有,但有车有房子,遇上“五一” “国庆”,一家大小出外旅游,日子过得相当满足。本来这样过下去,优哉游哉,这辈子就算谈不上成功,但绝对不能说是失败。
作出移居加拿大的决定很偶然。张先生说当时有位大学同窗回国探亲,谈起加拿大的福利和居住环境,特别是下一代的教育,不禁心动。张先生后来与妻子商量,夫妻俩儿觉得,趁现在还有体力,为了儿子的未来,就算出国后重新开始,还是值的。这样就找了间“不成功不收费的”移民公司,大概轮候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批准。
已经移民加国两年多的张先生讲起当初的选择,言语间流露出许多无奈和后悔。他说出国后遇到IT行业不景气,为找工作奔波了大半年,最后在一间塑胶厂找到一份下料工,时薪是10元多点,这些年一家三口住的是地下室,开的是三千多元的二手车。张先生说,现在唯一能增加收入的办法是透支体力去加班,每个月为多拿几百块每天不惜工作十多个小时,这种生活及感受在出国前是从没有过的。
张先生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对于选择移民的同胞,所谓“值”与“不值”,没有一个公用的判定标准,关键是看每个人的期待值是什么。曾问过张先生,既然觉得不值,为什么不尝试回头呢?张先生说不是不想,关键是孩子不愿意回去。加上国内的环境也不是很好。当初一辞职,马上有人候补上你的位置。现在再回去,原单位不会接纳你,而不熟悉的新单位会考虑你的年纪和资历等等,要找到一个好的位置,不是那么容易。
张先生说现在不像当初,元气都耗尽了,很怕失败。三年前来加拿大生活已经历了一次重新开始,倘若现在回去,等于是再走一次三年前的路,成功还好说,要不成功,这辈子就耗完了。与其这样,不如为孩子,牺牲自己还有所值。
笔者在采访中遇到不少移居加国数年的同胞,讲起出国后的感受,都觉得以他们的学历和才能,无论是事业或者生活,不出国会比出国要好些,原因是“起码可以在适合自己专业的范围里发挥所长;不像出国后,用非所学,维持生活靠的是体力,而不是知识。
对于当初的选择,有部份同胞承认自己的冲动。“如果当时对加拿大这边的情况能了解得透切些,多一些过来人告诉我们真实的情况,相信会慎重些。”
不过,抱怨归抱怨,艰难归艰难,看见下一代能融入这个社会,作为父母,哪怕付出再多都觉得是值的。因为许多新移民就是坚守着“下一代一定比我们好”这个信念不轻言退。
既来之,如何安之?
从80年代中开始,移居加国的大陆新移民愈来愈多,许多新移民一下飞机就面临诸如租房子、找工作、学语言的压力。但总体上看,大部份新移民还是很快就找到立足的位置。
年仅26岁、来自广州的仇姓夫妇两年前获得技术移民批准后,将所有的户口证件注销,用仇先生的话说,只有破釜沉舟,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才能在异国他乡创出条路子来。
仇先生刚来多伦多按每月450元向一户老移民租了间房安顿下来,之后翻报纸花2500元选中一辆二手车,凭着他在IBM广州分公司工作的经验,他组装起一台电脑,多伦多的家就这样建起来。
“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出国一定要读书,如果不读书,出国就没有意义了。但假若我和太太两个同时读书,经济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了先工作,让太太去学英语,我希望她能尽快取得研究生学习的资格。
“与许多新移民一样,要找到完全对口的工作并不容易,我第一份工作是做餐馆,后来才到一间电脑店去做销售和维修,上班开车要走一个多小时,一个月也就一千元不到,但有工作总比没有的好。”
仇先生说他在那间店工作了一年,直至太太去年考上了McGills大学建筑设计研究生,他才随太太搬到蒙特利尔去。“在那边我没有工作,大部份时间都是在学法语。政府每月给予数百元的补助,钱虽然少了,但生活得很充实。
“这几年我们连旅游都没去过,生活上也很俭朴,但是值得的。今年太太就拿到学位,相信她能找到一份好点的工作。”仇先生说他已拿到“多大”的 offer,六月他回重犯校园学习。
享受生活有很多种形式,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像仇先生这样的开始,未尝不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新移民举家移居加拿大,是从一种旧有的、已习惯了的生活形态向另一种新的、陌生的形态转变,这种改变假若不被重视,会酿出很多矛盾来。
其实都是心态问题。曾小姐对笔者所说的琐事,很有代表性。
刚来时,看见新奇的东西都想买,因为在国内用钱大手大脚惯了。记得有次在商场看见有各种类型的蛋糕,女儿说想吃,我也不知道哪种好,随手一指,每个品种都买了一份。这是刚来的时候。现在买东西就没有那么爽。一包薯片,2.99和3.99也会考虑,或许这就是“加拿大经验”。
讲到“加拿大经验”,曾小姐说以前在国内,听从加拿大回来的朋友说他们出门都想好走哪条路线省油,当时觉得他们很小气。移民后才发现这是个很普遍的心态。现在开车途中听到油价上升多少或者降了多少,很自然就会去看油表。特别是听哪里哪里的油价特便宜,就飞车赶去。
曾小姐还向我说了这么个笑话: “有次在等加油的时候,看见前面的顾客在加完油后还把加油管举高捋,真是一点一滴不浪费。
“以前看见这些事会很好笑,现在好像都麻木了。有些同事,先生对零花钱控制得很紧,看见老婆给孩子买零吃就不高兴;但做母亲的,总怕孩子委屈,所以就悄悄地买,先藏在车上,等先生上班了,再往家里搬。要是不幸被丈夫发现了,就说哪里哪里搞特价,只要半价什么的,这样丈夫才接受。”
曾小姐所说的故事,相信许多同胞都看到或者经历过。有些女性移民讲起移民后的生活时颇为感慨地说:以前在国内,做美容,买名牌化妆品从没犹豫过,但出国后,生活的目标只有房子车子孩子,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再委屈都能忍受。
人有目标当然是好。其实对于大部分新移民来说,移民加国意味着白手起家。创业者是“前人种树”的命运,“乘凉”是下一代的问题。但是,所谓适可而止,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创造生活固然重要,但学会享受生活更加重要。
部分新移民谈及移民后的家庭生活,感觉由于工作的繁重,生活压力的增大,夫妻间交流的机会愈来愈少,互相欣赏的空间愈来愈狭窄。来自南京的苏小姐说:“以前在国内,我们会利用周末或者长假期去听音乐,吃西餐,出国后这些情趣全没有了。有时候我一抱怨,先生就说:这么累,那顾得这些啊?而且还要花钱。
“他一讲到钱,我就什么话都不好说了。因为他体力好,加班多,自然赚的也多。还有,在国内他在大学里教书,没有任何压力。出国是我建议的,现在环境不好,他就会抱怨,我哪敢说话啊。
“我现在最害怕过周末,两个人面对面,缺少的是笑容,关怀和爱。先生要不就是趴在电脑上几个小时不说话,要不就是拿孩子出气。早知这样,真不该出来的。”
苏小姐的故事确实值得我们想想。所谓风雨同舟,既然一家人已经乘上了出国这艘船,就应该同心协力。那些容易伤害对方的话,既然于家于情感不利,何必脱口而出呢?
回过头看,生活愈是艰难,工作愈是艰苦,更应该珍惜周末,珍惜与家人携手一起的时间。所谓“别人大鱼大肉,我咸鱼青菜”,讲的就是生活的内容也许不同,但快乐总是相同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名言于新移民来说,就是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钱要赚,家要建,感情要珍惜,生活要享受。只有这样,出国才值。
劝君惜取中年时
谈到享受生活,就回到郭先生的问题上了。
通过技术移民加国的同胞,大部份是完成高等教育且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后才申请移民,尽管近年来新移民的年龄愈来愈小,但总体上,目前定居加国的同胞,有相当一部份已接近或走进中年,与年轻的新移民相比,他们除了要面对就业、安家、孩子教育等系列困难外,还要面对中年危机问题。
“其实想想,人一生最值得珍惜的是中年,这个时候家、事业、孩子教育都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应该好好地花些时间去调理身体,巩固感情,为自己晚年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作些准备。
“赚钱固然重要,但为了钱,为了工作,不惜损害身体,等某天大屋换上了更大的屋,新车换上更新的车,却因身体出现疾病无法享受,或者家庭出现破裂,感情陷入不堪,这种损失,是大屋和新车能弥补的吗?”
郭先生所说的就是中年危机,这种危机表现为当你的事业走上巅峰,家庭和睦美满,但健康却出现了问题;或者是经过奋斗,你终于得到同事的赞赏,得到老板的信任,但夫妻感情却出现了裂痕;还有就是你好不容易在异国他乡建立起一个幸福的家,但却无缘享受……想一想,假若生活中的你一直不以为然,当以上故事在某天真的发生在你身上怎么办?
郭先生坦然:“我对中年的理解,就是房子住得舒服就成,汽车能代步就成,工作努力做好,周末一定要享受。”郭先生说他十多年都是如此,饮食上多吃蔬菜水果,定期检查身体,有时间听听音乐,一家人多聚在一起活动,这种精神上的愉娱比金钱更值得……”
是啊,对于身在他乡的同胞,有句话你应该明白:老人有子女关心,小孩有大人照顾,只有你,中年人,只能自己关心自己。假若你珍惜你的亲人,珍惜你的家,珍惜你的荣誉,你不能不珍惜自己。
来源:加国移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