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讀書人如果可以高中狀元,就如同鯉魚跳過了龍門,從此脫離凡胎肉身,飛黃騰達。這對於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扭轉命運的學子們來說,的確是形象的比喻。那麼,北京城裡究竟有沒有這樣的「龍門」呢?
北京城外有城,城內建城的建築布局,使得連接內外各城之間的城門成了極為重要的設施。在北京眾多的城門當中,的確存在著所謂的「龍門」,當然,這與封建時代的科舉制度是分不開的。
由隋朝起創建的科舉制度,取代了過去一直以來的世襲制度,由此,學子們得到了通過求學考試來改變命運的機會,也就是相對公平的社會育才機會,使得封建王朝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了穩定。科舉考試分為很多個級別,在歷經各地區主持的考試之後,通過層層選拔的勝出者會取得到京師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的機會。在京師的考試有兩場,會試和殿試,而最終能夠衝進殿試,並取得名次的,就拿到了進入仕途的入場券,成為國家的棟樑。也就是說,原本平凡無奇的鯉魚越過了「龍門」,晉級龍族,真可謂是「一步登天」了。
完成這一象徵性加冕儀式的就是長安門。長安門分為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長安左門位於大明門(清代改大清門,辛亥革命後改中華門,1959年拆除)內東北角(今勞動人民文化宮正門前稍東),長安右門位於大明門內西北角(今中山公園正門前稍西)。長安左門和右門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門的總門,門前均豎立有巨大石碑,上面刻有「官員人等,到此下馬」的誡語,並有禁軍站崗。平日,百官上朝都要從長安左、右門進入,並且無論官級大小、爵位高低,都要下馬下轎,步行進入長安門,經天街(今天安門前的長安街),經金水橋,入承天門(今天安門),繼而進午門,上朝覲見皇帝。
並非兩門都是「龍門」,只有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明初時,曾在承天門(今天安門)外金水橋畔設案舉行殿試,後來移至太和殿。清沿用了這一形式,但後將殿試的場所改在了保和殿。殿試以後,凡考中進士的人,都要在殿上廣佈姓名,然後將名字寫入「皇榜」,捧出午門,在鼓樂御杖的導引下,經承天門穿過廣場,張掛在左面的「龍棚」內。參加殿試的貢生們在這裡集結看榜,無論考中與否,都經由長安左門離開。所以,長安左門被稱為「龍門」或是「生門」,靠中進士的人成為「登龍門」。新科狀元會披紅插花,騎著御賜的高頭大馬,經此門出遊「天街」(今長安街),以顯示「皇恩浩蕩」,當然,這也是唯一允許在「天街」上騎馬的時候。此後,金榜提名的進士們會被接到順天府衙(位於今安定門內大街西邊的東公街)飲宴祝賀,即所謂的「金殿傳臚」的儀式。越過「龍門」的學子們最終不負多年的寒窗苦讀,一躍成為天下聞名的新權貴。
(資料來源:國家寶藏全檔案)
與長安左門相對的,長安右門則是刑部主持全國「秋審」、「朝審」的地方,被稱為「虎門」。每年農曆八月中旬,皇帝派刑部官員會同大理寺、都察院或九卿、王公大臣,在這裡設案「秋審」,聯合審理犯人。每逢此時,由東到西,橫列幾十張大八仙桌,上鋪紅毯,判官面北端坐,互審各犯判文,然後再呈皇帝,皇帝只要紅筆一勾,該犯的死刑就確定了。「朝審」則是委派兵丁,將刑部監獄內的死罪犯人全部提出來,押送到長安右門,排成整齊的隊列,由長安右門的南門洞走入,一字形地跪在「朝審」公案桌前,聽候審問。期間,每個犯人不能傾訴冤情,等到這一年冬至的清早,用囚車把犯人押到刑場砍頭。犯人由長安右門提解進廣場,不免悲傷哭泣,猶如身進虎口。所以,長安右門會被稱為「虎門」。新中國成立後,為解決長安街的交通問題,遂於1952年8月將長安左、右門拆除。雖然,現在已經找不到長安門了,但是,同為改變人命運的「龍門」和「虎門」卻永遠在歷史上留下了傳奇的故事。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