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敬佛种下善缘!古代皇帝崇尚佛法的事迹〉一文,已经述及尊敬佛法的古代帝王。此文将要述及翻译佛教相关文献或维护佛法之人。
历史上有很多出家僧人,他们不仅以自己无上的悲愿与顽强的精神,利益了无边的众生;他们不仅为自己的祖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为本国人民所钦敬,成为本民族历史上引以为豪的人杰;而且也同样受到其他各族人民的极大尊敬与爱戴,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心中,为各民族人民所缅怀纪念,从而成为各民族世代友好和文化交流的永恒动力。例如:
一、
玛辛达在《幸福的蓝本》中,曾讲过这样一个伟大学者的故事:“第一批将巴利语佛教文献,翻译成英语的学者之一,是一位基督教著名神父的儿子。他选择这项工作的最初目的,是要证明与佛教相比,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他的这个任务,虽然失败了,但他取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个令人愉快的机遇,正是这个机遇,促使他从事这项工作,使数以千万计的西方人,也因他而得以接触到珍贵的‘法’。这个伟大学者的名字,就是雷斯・戴维兹博士。”
二、
法尊法师,早年不畏艰辛进藏学习佛法:后从事藏传佛教的研究与翻译,为藏汉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
本世纪著名的高僧弘一大师,早年曾留学日本,把西方的音乐、美术、戏剧等引进中国,曾以自己杰出的艺术才华而誉满当时。正当他辉煌的艺术生涯和个人的人生,圆满达到极为顶峰的时候,他却毅然舍俗出家,潜心于佛学修证,成为著名律宗大德。弘一大师波澜壮阔的一生事迹,被人们编成了电视连续剧。有四家电视台,争相放演。
四、
唐义净三藏法师,在《西域取经》诗中写道: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远路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五、
唐代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受到印度举国上下的尊敬。法师归国时,二十万众人上街。唐太宗皇帝亲自出迎,并请求法师出任大臣,被婉言谢绝。法师圆寂时,朝野送葬队伍,竟达一百多万人。人们赞叹玄奘法师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六、
历代名臣如宋代的王安石、元朝的耶律楚材等,本身即是佛门居士,尊出家人为师。历代文人,如唐朝的白居易、王维、宋朝的苏东坡、辛弃疾等等,也多与僧人交游,从高僧大德超凡脱俗的气质中,受到启发,而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七、
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梁漱溟,在1987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一次会议上,一语惊人,说:“自己前世,是一个禅宗和尚。”
八、
清朝历代帝王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无比地恭敬出家僧人,他们都依止了高位大德,并拜玉琳、金刚戒等僧人为国师,顺治皇帝在其《赞僧诗》中有“朕本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在帝王家?只因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紫袈裟。”意即前世出家为僧,只因一念之差,今世没有承继前志,而做了帝王,流露出了无限的懊悔之情。
九、
清朝的君主大顺治皇帝,也说过:“世间最贵者,莫若舍俗出家。”又说:“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十、
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伟大的思想家、三民主义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也认为:“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佐科学之偏。”又说:“国民不可无宗教思想,盖教有辅政之功,政有护教之力。政以治身,教以治心,相得益彰,并行不悖。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护民族一种最雄大的自然力。”
责任编辑:轻描淡写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