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须机敏(图)

发表:2014-11-25 08: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曹植的“七步诗”反应快速机敏(网络图片)

要求诗人既机智又敏锐似乎与要求诗人写诗,既要“一诗千改始心安”,复又“吟妥一个字,撚断数根须”等等期许相违背,前者似乎是要诗人反应快速,出口成章,后者却又要求慢工才能熬出细活,难道两者真的是不相容的吗?其实我倒认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由于后者的积累,有多深的功夫,才有多快的反应,后者是前者的后援,唯有费心费力的下苦功,才能让前者得心应手,就以曹植的“七步诗”为例,七步之内就能吟成一首诗打消兄弟相残的意图,化险为夷,不能不说曹植实在反应快速机敏。但是曹植本乃公子哥儿,宫廷之内哪里见过“煮豆燃箕”这种只有农家才有的寻常景象?但是仅仅只走七步,便在他诗中出现了。这种从脑内提出的相应适切意象,如无平日多重吸收,多看、多听、多阅读的间接经验摄取,哪里会令深宫太子的曹植那么快的垂手可得?可见曹植平常是个肯用心用功的人,随时在脑内贮存可用的诗材,那怕是“煮荳燃箕”这种寻常物事。

古代诗人由于多是十年寒窗苦读出身,腹中积学深厚,人生经验也丰富,所以大都才思敏捷﹔加之平时吟诗作对,即席赋诗的机会多,能言善对和出口成章乃平常事,像初唐的王勃、宋朝的晏殊、苏东坡,明代的解缙都是才高智绝,文妙笔快,对答如流的名嘴型诗人,他们都有很多表现机敏的轶事。号称六一居士的宋朝诗人欧阳修,平时作文非常谨慎细心,真是一诗千改,必定要达完美境地始肯甘休。但他也是反应快速,沉着不动声色的诗人。

欧阳修早年家贫未仕之时,常常背着行囊四处求生计,一日日暮行至一城下,城门已闭,仅留一老者在城门上把守,欧阳修拱手请求老者放他进城,老兵盘问他的底细,问他这么晚进城干什么?欧阳修答称:“我乃读书人,远道而来,要进城投宿。”老者一听是读书人,便有意考问他的根底,说要出一对联,如果答得上,便开门让他进城,对不出便只好明日请早,接着就说:

       开关早,关关迟,
       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原来这老人出的是个关联格的对子,也没迟疑便答话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呵,请先生先对吧!”老者一听便大声说:“我是要你对的,不是听你抱怨。”欧阳修笑着说:“学生已经对过了。”老者一听欧阳修的话,恍然大悟,马上下来打开城门让欧阳修进城。原来欧阳修的话组成对子便是:

       出对易,对对难,
       请先生先对。

古代诗人才思敏捷,可以有随时被挑战的机会,现代诗人写的诗既无格律,也无声韵,更不做兴吟诗作对,即使真有满腹诗书,变急的口才,灵巧的反应,也秀不出来,这是现代诗人的遗憾。



来源:网文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