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3年11月07日讯】本周,徽商银行预计在香港进行IPO,若顺利上市,徽商银行将成为继重庆银行之后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城商行。
与重庆银行一样,徽商银行也极具中国特色,但与重庆银行不同,徽商银行通过影子银行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输血的特征并不明显。
徽商银行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量非常少,截至6月底这部分贷款仅占总量的12.9%,大约为236亿元人民币,此外信贷产品也少有登记,截至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仅有51亿元人民币的“证券公司或者信托公司所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这部分占总资产的1.6%。
而重庆银行则广泛使用信托和证券产品来增加对地方政府的借贷,早间消息称,重庆银行上市首日已经破发,公司董事长拒绝就影子银行问题进行评论。
徽商银行的上市之路将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有意思的是,透过徽商银行我们能更多的看到中国的银行如何将表内资产表外化,并通过一系列巧妙手段规避监管红线的路径。
WSJ写到,
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徽商银行并未满足于银行最基本的放贷职能,而是逐渐成为银行间对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贴现交易的中间人,商业承兑汇票是短期企业贷款的一种形式。
徽商银行通过“出租”一些银行的指标空间,帮助另外一部分银行将贷款剥离出资产负债表,从中获利。
银行名义上发行商业承兑汇票促进贸易和商业的发展。如果一个公司希望买100万元的6个月期的商业汇票,那么它会银行拿到一张同等数额的单据,这是一张有效的借条,相比这家公司从客户手里拿到的借条,银行开出的借条明显更让人放心,之后公司的客户会付100万美元给银行。
但将这张借条通常不会持有到期,如果想要在6个月期限到来前就拿到现金,可以去银行要求提前取现,银行会很乐意这么做,银行可以在100万的基础上打个折扣,因为对银行来说不会有任何成本,这部分是表外负债,银行不会面临存贷比指标的压力。
换句话说,在某种意义上,当银行提前将这部分商业票据贴现,银行相当于放出了一笔贷款。
中国的监管者将银行的存贷比严格限制在75%的红线以下,因此银行需要一种方式将贷款腾出资产负债表。
徽商银行就是这么干的,过去数十年,徽商银行通过回购协议积极购买或贴现商业承兑汇票,这意味着徽商银行仅仅只是短暂持有这些票据,通常不超过6个月,票据会重新回到原先的买家手中。
此外,徽商银行也会通过回购协议将这些票据出售给另一家银行,当然是以低买高卖的方式。
2013年上半年,徽商银行进行票据转手的息差为0.13%,一年前也就是2012年上半年,这个数字是0.22%。
截至6月底,徽商银行通过回购协议一共卖出了价值1006.7亿元的金融资产,这是6个月前的规模的两倍多,更是较2011年底番了5倍。这也相当于银行贷款的55%,而2011年底仅相当于12%。
但自6月底以来,徽商大范围的缩减了这部分的业务量,今年第三季度通过回购协议卖出的资产总量下滑幅度超过40%。
招股说明书中提到,这种改变是“对市场利率以及流行性需求改变的回应”。
在6月钱荒过后的几个月里,其他银行也相应缩减了该项业务,他们发现银行间的相互拆借变得更困难。
通过徽商银行的招股说明书,我们可以看到徽商银行的操作手法实际上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大银行里普遍存在。
中国的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贷比都相当之低,这给了他们很大的空间去从事这样的业务。
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徽商银行来说并不能获得暴利,截至6月底,这部分的收入仅占利润的12.6%,只比2011年底11.4%的比例有小幅提升。
但对其他银行来说影响可能更大一些,通过这种方式,大银行可以更好的管理放贷增长,银行的客户也会发现银行不怎么对他们的票据打折扣了。
但这种操作的泛滥将导致公司现金流减少,继而拖欠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款项,甚至有些公司开始将未贴现的票据当成了另一种现金进行交易。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华尔街见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