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日本排水系统:日本人在琦玉县修建了一座宛如奇幻电影场景的暴雨排水系统,守卫日本东京地区,避免受水灾侵袭。这套排水系统由一连串混凝土立坑组成,每个混凝土立坑有65米高(约22层楼)、32米宽,在地下50米深处,由6.3公里长的隧道串接而成,除此之外,还有一座巨型调压水槽:25.4米高(约8层楼)177米长、78米宽,内有59根混凝土支柱,总贮水量为670000立方米,以14000匹马力的涡轮机达到最大排水量每秒200立方米
台风一来,东京市政部门的人就会去检查排水管道的“篦子”,保证所有排水口都通,因为如果路面积水让汽车灌水报废、消费者状告市政监管不力的话,赔偿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在今年7月到来之前,日本已经经历了5次台风。一年要与20多次的台风搏击,5次只能勉强算过去了1/4。连续不断的台风暴雨,在整个夏季将不断袭击日本。
而且与6月23日北京那场满城震动的暴雨比起来,东京的台风袭来时,猛烈程度要高出许多。东京中野区的一条河道,平时河水勉强能没过脚面,到了台风暴雨袭来的时候,十几米宽、数米深的河床,转眼间便变成了排水道,大量的雨水打着漩涡向海里冲去。但桥上的汽车仍然像平日一样行驶。
北京暴雨造成城市交通瘫痪的消息,在日本电视台也播了出来。在东京水道局工作了30多年的三桥先生非常关注这条新闻,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东京40年前也有过汽车被淹的经历。”
但40年后,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东京,虽然看上去只是普通的柏油路,但很少见路上雨后积水;供人行走的步行道,地震以后变得有些高低不平,低处会略有积水,但积水不至于打湿整只鞋。一下雨,就可以看出北京和东京在城市建设上的差距了。
雨天东京人照常穿皮鞋上班
记者几年前在山口县采访地方选举的时候,一位候选人拿着大喇叭对市民高声说,如果他当选,一定会把市内的主要步行路换成渗水材料,“以后下雨的时候,大家外出就可以不湿鞋袜。”
在东京等大城市里,大多早已实现了步行道使用渗水材料。表面来看,步行道是砖铺的,以浅褐为主要色调,明显不如北京的铺路砖那么平滑。后来看日本工人铺路时才注意到,原来砖的材质已经做了不少改良:表面并不光滑,平时走路让人能感觉很舒服;遇到下雨天,雨水也比较好往下渗。
雨天,东京人照常穿皮鞋上班,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高渗水性的路面砖。地方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了一些,所以选举的时候候选人把这个承诺拿出来,作为竞选的筹码。
反观北京,不但路砖缺乏渗水性,清洁工在扫地的时候常常顺便就把垃圾扫到排水管道里去了,不知道有多少排水管道被“顺便”堵了起来,在下雨的时候派不上用场。
“我们差不多每半年要全面检查一下排水管道是否通畅。会让相关企业全面清理排放雨水的管道,以保证在下雨的时候所有管道都能够用上。”三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记者曾在东京看到过安放雨水排放管道的工地,排水管并没有在北京看到的粗。而且和北京比起来,东京一年要应对多得多的台风和雨天,但就是看不到东京下雨后有任何汽车被淹的情况发生。
台风一来,东京市政部门的人就会去检查排水管道的“篦子”。虽然东京街面上并没有垃圾,但台风会把树吹倒,树枝树叶就会罩在篦子上,雨水就排不出去。所以一有台风,市政部门会赶紧去查看篦子,保证所有排水口都畅通,因为如果路面积水让汽车灌水报废、消费者状告市政监管不力的话,赔偿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很多年前,日本已经开始使用“透水性铺装”工法建设汽车用公路了。
在把沥青与碎石等搅合在一起后,特意让碎石中留出较大的空间,这样在有雨水到来的时候,能够迅速让雨水渗透到下面去。在这层“透水性铺装”的下面,还有一层和我们的公路一样的防水层。从建设方法上看,从10厘米左右的透水层中渗下来的水,会被排到雨水沟中,保证公路本身不积水。
“我们提供的公路材料具有很好的渗水功能,下雨时,雨水能渗透到路面下。”一家公路材料企业的老板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企业的演示室里,水龙头上哗哗流出的水,打在十厘米厚的柏油路标本上,很快就渗到标本下面的水池中了。
十几年前,还常常能从日本报纸上读到,一些黑道上的人在下雨后去公交公司索赔,说是公交车把雨水溅到了自己身上,“要洗衣服的钱”,不少公交公司也就忍气吞声地给了。这些年公路改用了新材料后,想找个藉口向公交公司要点洗衣费也变得困难了起来。
“透水性铺装”还减少了雨后交通事故的数量。下雨后,公路上的积水就变成了一种润滑剂,特别容易出交通事故。现在路面上没有积水了,车祸也就相应减少。公路材料相关企业还在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样的公路还能减少噪音,并将一部分热能转入地下,“调节气温”。
日本有把突发事件变成“全民教训”的社会体制
2010年广州的一场雨,导致整个城市瘫痪,今年则是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了北京。换作是在日本的话,如果福冈去年出了事,今年东京出了同样问题,日本将会怎样?
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先是媒体去报导,接着是学者来调查,各个政府机关也会跟进,让这样的事故成为“全民教训”,杜绝再次发生同样事故---日本有这样的社会体制。
日本多台风暴雨,却很少看到哪个立交桥下汽车成堆被淹的消息。这里也曾发生过地铁渗水的情况,估计严重程度不及北京一号线的1/10,但已经是特大新闻了。如果同一个地方再次出现漏水事件的话,那么东京地铁的负责人多半就要考虑辞职了。
“灾害报导与信息传播是我们这里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一位教授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每次各种灾害出现后,研究所便派人去调查,写出的报告很快会被政府的相关机构以及相关企业读到。一个地方的问题,很快就成了全日本的防范对象。这种信息的迅速传播让人们对天灾人祸有了防范的准备,开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东京铺了渗水材料的步行道和公路,已经在技术革新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但更深层次上,是我们的城市管理出了问题。从城市繁华的外表来看,北京已与东京相差不远,但在我们看不见的下水道和灾害预防体制上,却仍然差距遥远。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