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收养的台湾女孩的故事(图)

发表:2009-06-15 22: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美龄·霍普戈德出生于台湾,她的父母已经有了四个女儿,非常想要一个儿子。于是,这第五个女儿出生之后,父母就把她送出去给人收养,同时自己收养了一个男孩。

幸运的女孩

美龄·霍普戈德在她出版的《幸运的女孩》一书中讲述了她在美国收养家庭中的成长经历,和她返回台湾、跟生身父母家庭团聚的故事。

美龄7个月大的时候,底特律郊区的罗丽和克里斯·霍普戈德夫妇收养了她。美龄说:"我一直是我爸爸喜欢的女孩。人们总是说,我们的脾性一样。我跟妈妈的关系则是更微妙,更密切。尤其是在爸爸去世之后,我们一直很亲密。"

美龄在美国中西部长大,她还有两个弟弟,是从韩国收养的。美龄说:"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从亚洲收养的孩子还不多。我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美国人家收养的韩裔和华裔孩子比那会儿多多了。"

养父母重视对孩子不同文化的教育

美龄说:"就文化而言,我们是相当典型的美国家庭。我的父母真的是很花功夫让我们接触中国文化和朝鲜文化,带我们去参加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加入底特律地区的收养儿童团体。我有一段时间对这些活动很抵触。"

美龄说,这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亚洲根不感兴趣。"小时候,我只想当一个美国人,只想被我所成长其中的世界所接受。我真的是对我所来自的亚洲不感兴趣。我当时想,或许将来我会感兴趣。"

生身父母主动和她取得联系

在美龄20岁出头的时候,她的生身父母王氏一家首先跟她建立了联系,给她发电子邮件,传真和信函,告诉她王家的事情。

美龄说:"他们对我提出的一个最奇怪的要求就是,‘请给我们收养的你的弟弟买衣服。'他们一直是用这种直接了当的口吻讲这个男孩的事情。我也通过我的出生文件发现,一个办理我收养手续的修女在那些文件上注明,我的生母当时要求不要给她回奶,因为她要奶那个收养的男孩。一开始知道这些事情,让我觉得很困惑。后来我就有些习惯了,我理解华人的文化。"

23岁首次前往台湾见到生身父母

1997年,美龄23岁,她前往台湾,见到了王氏一家。她说:"我心里对自己说,‘就算是见一些新朋友吧。'我努力淡化生身家庭见面时那种感情的大起大落。我当时想,这是一种自我保护。"

在回忆录《幸运的女孩》中,美龄描写了那次会面。"看到生身母父,我一下子就哭起来了。他们把所有的亲戚、所有的姐妹都叫去了。我有六个姐妹在台湾长大,其中五个已经结婚生子。我还有些姑姨叔舅也来了。那次会面,大家都哭作一团。"

那是美龄第一次到台湾去跟生身家庭、尤其是跟生身母亲重建关系。美龄说:"我格外努力接近她,了解她。我为此特意学了国语,不过,不大管用,因为我的生身母亲主要是讲闽南话。我跟她一起到中国旅游。我也特意找时间,跟她和我的一个姐姐单独在一起。"

但是,这些努力好像没能填补她们之间的隔阂。美龄说:"我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实在太大了。我的生母没上过学,不认字。我上了大学,当记者。我们的文化背景不同,脾性不同。我的生母是个非常传统的中国妇女,我则是一个美国女孩,有主见,很独立。我们彼此友善,但是,几乎没什么话说。我们大概只是在每年农历春节的时候说几句话。"

美龄说,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来对她重新定义自己的认同感很有帮助。这使她能更珍惜收养家庭给她的所有机会,她也由此更理解并且原谅了不得不把她送人的生身家庭。她说,写这本回忆录也有助于她成为自己女儿的更好的母亲。



来源:美国之音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