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文化

作者:白墨 发表:2008-11-02 15: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也许,我们这些五○年代的人,童年记忆里都有这样难忘的经历:盛夏的傍晚,一家人坐在小院的竹椅上或躺在竹席上纳凉时,眼望天中的明月,耳听蝈蝈的吟唱,母亲常用一把破旧的芭蕉扇不停地给儿女搧凉或驱赶叮咬的蚊虫,来换来儿女甜梦,此景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里。

略懂事时,我们也常学着母亲的模样,手摇着芭蕉扇,兄妹之间相互搧凉或驱赶蜂拥而至的蚊虫。当看到因忙理家务而汗水涔涔的母亲,我们也会争抢着给她送去徐徐清风。

芭蕉扇,用坚实的棕叶制成,取材简便,且经济实用,又便于携带。当父亲进城买新扇归来时,我们总摇着扇子乐呵呵地唱着谣歌:

「扇子扇子,拿在手中,轻轻一摇,徐徐清风。」

扇子始于尧舜时代,舜时已有「五明扇」。汉代班婕妤咏道:「裁为合欢扇」,可见扇文化源于西汉。东晋有王羲之写扇面赠老妪的趣话;北宋有徽宗赵佶召集宫廷画师在扇面上展示画技。一时间,扇子便成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爱物,既提高了扇文化的品味,也受到了百姓的喜爱。因而,《西游记》中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轻摇着羽毛扇;《红楼梦》中有宝钗捕蝶,晴雯撕扇的团扇和折扇;以及让人忍俊不禁的济颠手中的破扇,和丰子恺漫画中「瞻瞻的脚踏车」胯下所骑的二把芭蕉扇。

古时候,扇子分团扇和折扇二种。团扇与佳人有缘,唐代诗人杜牧曾赋诗赞美团扇美人: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两句小诗,便将执扇捕蝶的美人跃然在人们的眼前。团扇形材各异:圆形、方形、腰形、椭圆形、鸡心形、羽绒、孔雀翎......扇面多任务笔淡墨彩绘花鸟鱼虫、灵猫宠狗、百子戏图,也可刺绣,取材以绢为主,携带轻便,既可掩羞遮阳,也可捕蝶搧风,便成了闺阁小姐常备之物。折扇兴起略晚于团扇,扇面多采用重彩浓墨的写意画:八仙过海、松鹤延年、秋水野渡、梅兰竹菊、龙腾虎跃、绝代佳人、唐寅点桃花,张灵画美人......,题上一行小令绝句,便成了崔护的「人面桃花」。那是古代男士的心爱之物,自然也成了男女相爱所赠的信物。

扇骨用材十分讲究:乌木、黄杨木、梨花木、檀香木、紫檀木以及贵重犀牛角和象牙。竹质的有棕竹、玉竹、白竹、湘妃竹和樱桃红竹。扇把上再配上红丝穗、羊脂玉、田黄、青玉、珍珠、玛瑙、翡翠等精美的扇坠,团扇清丽精巧,折扇古朴厚重,既珍贵又风雅。若买一把三尺长扇,悬挂在书房的墙壁上,书房更显儒雅的气质了。

面对林林总总的典雅的古朴的扇子,在没有电扇、没有空调的年代,我却钟爱儿时母亲手中的那把芭蕉扇。虽说破旧,但它毕竟融进了温馨的母爱和人间的真情。





来源:世界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