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文化

作者:白墨 發表:2008-11-02 15:4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也許,我們這些五○年代的人,童年記憶裡都有這樣難忘的經歷:盛夏的傍晚,一家人坐在小院的竹椅上或躺在竹蓆上納涼時,眼望天中的明月,耳聽蟈蟈的吟唱,母親常用一把破舊的芭蕉扇不停地給兒女搧涼或驅趕叮咬的蚊蟲,來換來兒女甜夢,此景深深地銘刻在我們的心裏。

略懂事時,我們也常學著母親的模樣,手搖著芭蕉扇,兄妹之間相互搧涼或驅趕蜂擁而至的蚊蟲。當看到因忙理家務而汗水涔涔的母親,我們也會爭搶著給她送去徐徐清風。

芭蕉扇,用堅實的棕葉製成,取材簡便,且經濟實用,又便於攜帶。當父親進城買新扇歸來時,我們總搖著扇子樂呵呵地唱著謠歌:

「扇子扇子,拿在手中,輕輕一搖,徐徐清風。」

扇子始於堯舜時代,舜時已有「五明扇」。漢代班婕妤詠道:「裁為合歡扇」,可見扇文化源於西漢。東晉有王羲之寫扇面贈老嫗的趣話;北宋有徽宗趙佶召集宮廷畫師在扇面上展示畫技。一時間,扇子便成為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的愛物,既提高了扇文化的品味,也受到了百姓的喜愛。因而,《西遊記》中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輕搖著羽毛扇;《紅樓夢》中有寶釵捕蝶,晴雯撕扇的團扇和折扇;以及讓人忍俊不禁的濟顛手中的破扇,和豐子愷漫畫中「瞻瞻的腳踏車」胯下所騎的二把芭蕉扇。

古時候,扇子分團扇和折扇二種。團扇與佳人有緣,唐代詩人杜牧曾賦詩讚美團扇美人: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扑流螢。

兩句小詩,便將執扇捕蝶的美人躍然在人們的眼前。團扇形材各異:圓形、方形、腰形、橢圓形、雞心形、羽絨、孔雀翎......扇面多任務筆淡墨彩繪花鳥魚蟲、靈貓寵狗、百子戲圖,也可刺繡,取材以絹為主,攜帶輕便,既可掩羞遮陽,也可捕蝶搧風,便成了閨閣小姐常備之物。折扇興起略晚於團扇,扇面多採用重彩濃墨的寫意畫:八仙過海、松鶴延年、秋水野渡、梅蘭竹菊、龍騰虎躍、絕代佳人、唐寅點桃花,張靈畫美人......,題上一行小令絕句,便成了崔護的「人面桃花」。那是古代男士的心愛之物,自然也成了男女相愛所贈的信物。

扇骨用材十分講究:烏木、黃楊木、梨花木、檀香木、紫檀木以及貴重犀牛角和象牙。竹質的有棕竹、玉竹、白竹、湘妃竹和櫻桃紅竹。扇把上再配上紅絲穗、羊脂玉、田黃、青玉、珍珠、瑪瑙、翡翠等精美的扇墜,團扇清麗精巧,折扇古樸厚重,既珍貴又風雅。若買一把三尺長扇,懸掛在書房的牆壁上,書房更顯儒雅的氣質了。

面對林林總總的典雅的古樸的扇子,在沒有電扇、沒有空調的年代,我卻鍾愛兒時母親手中的那把芭蕉扇。雖說破舊,但它畢竟融進了溫馨的母愛和人間的真情。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