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博鳌亚洲论坛第六届年会20日到22日,在中国大陆海南博鳌举行,有关亚洲乃至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讨论成为本届年会的一大焦点,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亚洲各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大体相似,这客观上催促亚洲地区应尽快建立金融合作的制度安排并拓宽金融合作的相关领域。
亚洲房地产股票市场现泡沫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亚洲许多经济体内部热钱泛滥是因为国际收支盈余产生出大量美元,为防止本币升值央行不得不购入美元,这直接造成了流动性泛滥。
亚洲开发银行警告称,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巨额外汇储备正在加大资产泡沫,亚行首席经济学家艾弗兹.阿里表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目前持有的外汇储备达到了2.28万亿美元。如果不将这些储备「雪藏」起来,就会造成货币供应量上升,进而导致资产泡沫。目前在亚洲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都出现了资产泡沫。
数据显示,1996年至今,亚洲银行资产总额从11万亿增加到30.7万亿美元,债券市场规模从5万亿美元增加到12.3万亿美元,股票市场市值从7.4万亿美元增加到14万亿美元,流入亚洲市场的外资则从2500亿美元增加到五千亿美元,同时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也不断增长,到目前已超过了3万亿美元。
专家认为,作为亚洲地区最有活力经济体的中国大陆,这种全球资金流向趋势导致的流动性充裕的局面,很难在短期内出现逆转。大陆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本届年会上试图量化流动性概念的相关指标,他将有关指标与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相比较,得到中国大陆流动性过剩的结论。
长期资金外流 诱发金融危机
大陆银行副行长朱民认为,目前,东亚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区域外市场的短期资金。相反,由于区域内债券市场的不发达,区域内大量长期资金却流向美国等区域外市场。这不仅造成区域内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也成为诱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不过,瑞银集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认为,目前计算全球流动性的经验法则——计算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与全球外汇储备之和的方法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问题。当亚洲国家中央银行买进美元时,它们实际上是将一部分流到海外的存量美元货币转投入美国市场中。这一过程中,美元的总供给是恒定的,只是由现在亚洲央行所控制的份额增加了。这只是一场金融资产所有权的转移,而不是货币存量的净增加。
基础货币增加远低于储备增长
同时,亚洲各国央行也加大了对冲的力度。亚洲的基础货币的增加不到整个储备增长的30%。加强区域金融合作被认为是解决亚洲流动性过剩的一条路径。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冯国勤强调,对亚洲而言,有两个依然仍需要特别关注。一是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没有消除,国际资本特别是热钱流动依然处于无序状态;二是东亚国际与地缘政治关系错综复杂,地区金融合作依然面临诸多障碍,为东亚地区经济金融的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埋下隐患。
研究员陆磊称,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更应有长远的眼光。高储蓄率是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长期的根本原因,而要改变目前过高的居民储蓄率,不仅要靠扩大居民的内需,更要增加居民可选择的投资途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