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代人守望的意义

作者:许石林 发表:2005-07-09 12:5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全人类还有没有第二个同样的事例,像佘家那样,一个家族十七代人诚挚地为一代忠直之士袁崇焕将军守墓三百七十二年?

恐怕没有。最好没有。

十七代人,经历了朝代更替的风云变换,社会变迁的动荡不安,他们恪守祖训,忠诚地守护着一个在他们心目中值得守护的人。这个人忠诚地为他的国家浴血奋战,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却被自己誓死保卫的皇帝和人民一刀一刀地割尽全身的肉,并一片一片地、狂欢似的吃下去,被践踏得凌乱不堪的骸骨上面沾满了人们鄙夷的唾沫……那一刻,一定有人在这场荒诞的狂欢闹剧中,看透了数千年历史,也顿悟了人生的真义。比如那个从广东老家到京城,随袁崇焕打仗保家卫国的佘姓男子,冒死收拾了袁崇焕的遗骨,悄悄埋葬在自己的家中,并日夜守护,从此十七代人,三百七十二年没有片刻分离。

是啊:全人类还有没有第二个同样的事例?

佘姓男子知道不知道,这是上天可怜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派遣他在此守护那个原本就微弱的精神火苗,让“忠义”二字在这微弱的火苗里,照亮这个民族前进的道路。他们用自己世世代代温暖热诚的血肉之躯,去温暖那个被自己愚昧残忍的同胞们伤害得坚冰般寒冷的万古寂灭的心。

三百七十二年来,佘家子孙恪守祖训:“不做官、不回南方老家,辈辈守墓。”守墓是中国久违的文化,先人为淳化风气,主张慎终追远,这中间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活着的慎重。守墓,其实对逝去的人已经没有意义,更多地是对活着的人的启迪,即“守”的目的在于“望”,祈望后来人,把你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好一点。

佘家人想用自己世世代代的生命,为中华传统文化做一个注释。这个注释的意义远远高于做官发财享受威荣。佘家的先人早就感悟到,只有这种近乎固执清冷的选择,才能使这个事业不走样地传承下去。

有人称颂他们守墓的义举,有人则讽刺他们是疯子,错把土堆当金山,并称其为“看坟人”。--看看,世道人心越是这样,越是他们要坚定守护的理由。

如果说三百七十二年前的中国人因为一口一口地吃了袁崇焕的肉而让人鄙夷耻笑的话,三百七十二年后的中国人,则因为有了佘家十七代人清贫而忠诚地默默守护袁崇焕的坟墓而足以重新拾回脸面并让外人肃然起敬。

这个民族好比在汪洋大海上一条巨船上航行,佘家人远离喧嚣和热闹的甲板,默默蜷缩在偏僻一隅,忠诚地守护着船帮的一处曾经崩裂渗水的创口,用自己一代代人的生命默默地修复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缺失。

不是吗?你以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光芒是靠那些活得风光体面的人延续的吗?你以为仁义道德只有轰轰烈烈的表现形式而没有默默无闻的生长状态吗?你以为忠义二字仅靠冲锋陷阵的厮杀而不需要一草一木的照料吗?你以为守着孤坟里朽烂的骸骨的意义不如把它换算成现实的利益更有价值吗?

这份守望,直到文物局的干部出现,就完全变了性质、发生了彻底的错位。

文物局的官员们以强势姿态出现在泪流满脸、慌恐不已的佘家第十七代传人佘幼芝的面前。文物局当然是出于保护文物的意图,要求佘家和其他后来占用袁崇焕墓园用地房屋的住户一起搬迁到别处去。不让佘家留下来的理由是:这里不能见明火。

佘幼芝通情达理地接受了指示,可是她依然泪流不止。文物局的干部面对电视镜头,很像是表现自己的会办事儿,自信而武断地对佘幼芝说:“我说您也该搬出去住住楼房了,咱别老住在这平房里呀!”在这位官员看来,他的物质观就一定是别人的物质观,他的幸福标准也一定是他人的幸福标准。他见佘幼芝泪流不止,还说: “局里决定聘请您为永远名誉馆长……”那意思很容易让人给后面接上一句并伴以不屑的心理活动:这下满意了吧?够了吧?

谁知佘幼芝抽泣着本能地反应了一句:“在这之前,也没人聘我……”就是说,三百七十二年前佘家要是等着谁来聘,就没有这回事了。

电视记录片最后两集的镜头里,佘幼芝更多的是一个劲地哭,她为什么哭?天知道,地知道,多灾多难的中华文化知道。

我在想:如果佘家的后人愿意,为什么不让佘家继续住在袁崇焕的墓旁呢?保护文物固然重要,防火也是必需的。可是,防火毕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条件解决,而佘家人几百年来日夜与袁崇焕墓相伴,片刻未能离开,连梦都是枕着袁崇焕的墓而做的,这难道不也是文物吗?这是世界上可能绝无仅有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增长其意义的活着的文物,它既是顽韧坚强的,又是脆弱孱微的,它也许不需要刻意的敬重,但它却承受不了有意无意的摧损和破坏。

那么,为什么不保护这样的文物呢?三百七十二年过去了,连袁崇焕的敌人都敬佩他们,因而佘家人一天也未与袁崇焕分开。为什么到了强势力量有意对其保护的年代,却要把他们分开呢?难道分开是惟一的、最佳的保护形式?为什么不让十八代、十九代、一百代、千万代之后的中国人,知道佘家十八代、十九代、一百代、千万代之后的守墓人呢?做到这些会很难吗?会比三百七十二年前更难吗?

佘幼芝流着眼泪用词不当地表达着她心中深厚绵长的意思: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遗产……

何止是给佘家后人留的一份遗产,是给全人类留下的一份遗产。而这份遗产,随着佘家人不住在袁墓旁,其性质和意义立刻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十八代、十九代、一百代、千万代之后的人瞻仰袁崇焕墓,不会不知道最初的三百七十二年的历史,他们无疑会问一个为什么,这一问,就会问出我们这个时代的粗暴、势利和浅薄。

也许,对于别的墓来说,如何守,可以讨论。而对于袁崇焕墓,可以说,历史、文化共同造就了一个选择,即如果佘家人愿意,就让他们子子孙孙永远住在墓旁,永远守护。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民族需要,因为我们对许多宝贵的东西,不是拣回来了多少,而是越来越失去得更多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