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现象正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谴责,一些学者尖锐地将其指斥为学历场上的官员腐败。
“干部文凭”成为“另类风景”
近年来,干部“攻硕”、“攻博”之风愈演愈烈,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级级都有;从普通大学到名牌院校,处处可见,其人数之众,范围之广,已成为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另类风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干部文凭”之“特”几乎随处可见:
---“攻硕”、“攻博”的干部入学大都不需经过统一考试,一般都是经过学校单独命题考试被“单招”的。
---“学员们”大多公务繁忙,既不能按时来上课,也不能潜心“研究”,结果是听课有秘书代劳,论文有别人“操刀”,答辩论文不过是走过场。
---课程学习时间更有着极大的随意性。一般专门针对干部的研究生课程班是两年学制,一年授课两次,每次15天左右。
至于这类学员的学费则大都是“干部拿证,单位买单”,干部个人自费学习反倒成了一件罕见的事。
三方打造“繁荣市场”
一些干部和专家学者在分析原因时认为:三方“合力”才得以打造出这一“繁荣市场”。
干部“积极向上”的愿望是最原始的基石。对很多干部而言,文凭意味着升迁、提拔,在同等考察中高人一筹。
一些地方对干部的考察办法为“官员文凭”提供了丰厚的回报,事实上助长了这一风气的形成。一些地区的组织部门不仅存在着“看文凭,不看能力”的情况,在文凭证书的看待上也存在着独立于教育部门之外的“两条线”情况。
一些原本神圣的学校为“干部文凭”提供了稳定的供货市场。据业内人士透露,高校对开办官员“研究生班”、“干部证书班”、“干部培训班”等争相追逐,而一些导师为了拿到科研项目和经费,或者为了某种好处、关系,根本不进行严格的考核、考试。
隐患甚于近忧
一些社会学者和教育界人士尖锐地指出:大量“变质”的文凭在干部队伍中的泛滥败坏了学风,冲击了我国的教育制度,使我国的学位水准大打折扣,不仅使人们对我们的教育制度产生信任危机,而且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其示范效应将使社会风气趋于恶化。(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