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消息,我首先想到了“权威良心”问题。我认为,在科技界张扬“权威良心”,就如同在政治上倡导清正廉洁。什么是“权威良心”?简单地说,就是“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是“要怎么说就怎么说,要怎么做就怎么做”。显然,前者遵循的是诚信原则,而后者服从的是利益原则。
有目共睹的是,在钱面前,一些作为“形象代言人”的娱乐界明星口无遮拦,置“形象”于不顾;而一些作为“商家后盾”的学界权威也言听计从,将“良心”弃诸脑后。一个说话有分量的人或机构,在商业诱惑面前,倘能尊重科学与事实,大致上说,就是守住了权威良心。
现在的电视广告中,穿白大褂,戴眼睛,包装成老专家、老学者、老教授的人越来越多了,有些甚至就是真的专家、学者或教授。而且,大概是吃人家的嘴软吧,有的还将我们看不懂的科学仪器搬上屏幕,演示给我们看,或者将我们听不懂的科学原理分析给我们听。而后,含蓄一点的,以很权威的口气,很专业的图像或语言,向电视观众展示或公布他们的科研成果;不够含蓄的,则直奔主题,像推销员一样亲自拿着某种产品,向消费者极力推荐。这种情况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突出。甚至街头散发和张贴的壮阳药广告上,也有“老专家”、“老教授”的字样。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权威”就不再是一种荣耀,而简直是一种难堪。
虽说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不等于科学,但对一般公众来说,能相信科研成果和科技人员,已经算是切切实实地维护科学的尊严了。我想,任何时候也不能把这种心理当作“迷信”吧。但是,一个值得思忖的问题是,如果“权威”们在用他们的言论支撑我们对科学的信念时,支撑他们的却不是科学精神,而是商业利润,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假冒伪劣商品多了,这和科技权威及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商业行为可能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许多人,包括我个人,却因此开始动摇科技人员、鉴定机构以及学术成果在自己心目中的权威地位。
娱乐界的明星们涉足广告,已经受到公众的质疑,人们不是眼红他们挣钱容易,而是因为一些明星拿了钱以后言不由衷;学术机构和科技人员参与商业行为,正在打击公众对学术的信任,公众同样也不是嫌他们钱挣多了,而是因为有些权威见利忘义。
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权威是靠科学树立起来的。人们相信科学,所以才相信他们。据报道,中国科协管理的一级学术团体就有约200个,二级的、三级的还不知道有多少。在绝大多数机构还没有“家规”,便有类似生化学会那种“家规”也没有上升到法律层次的情况下,学术权威的言行还得靠自律。也就是说,在商业行为中,是借助科学引导人们,还是利用权威误导人们,都只能靠他们的良心。
起码,他们不应该成为伪劣商品的“托儿”。
当然,也不应该成为商业炒作的“招牌”。
同样,也不应该成为商业利润诱惑下的“失足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