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手繪插圖:Mimi Zhu/看中國)
有一次,子貢問孔子:「全鄉人都喜歡他、讚揚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不能肯定這個人一定是好人。」子貢又問:「那全鄉人都厭惡他、憎恨他,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這也不能肯定這個人一定是壞人。真正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
孔子把那些看似謹厚老實、和善可親,實則善惡不分,混淆是非的「老好人」、「偽君子」稱為「鄉愿」,認為他們是使道德敗壞的人。
孟子門生萬章,勤學好問,對這件事疑惑不解,請教孟子:「在鄉里大家都公認鄉愿文質彬彬、逢人恭維、不道人長短、不說人是非,從不得罪於人;人人都說鄉愿是好人。為甚麼孔子說他是壞人,討厭他,並且還批評鄉愿是『德之賊』,這是甚麼原故?」
孟子說:「這種人,你要說他有什麼不對,又舉不出例證來;你要指責他,卻又好像無可指責。他只是同流合污,為人好像忠誠老實,行為好像清正廉潔,大家都很喜歡他,他自己也以為很不錯,但實際上,他的所作所為卻並不合於堯舜之道,所以說他是『敗壞道德的人』。孔子說:『厭惡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厭惡花言巧語,怕的是它錯亂了正義;厭惡浮誇其談,怕的是它攪亂信實;...厭惡好好先生,怕的是他混亂道德標準。』君子的所作所為不過是讓一切回到正道罷了。」
鄉愿是個聰明的人,做人處世八面玲瓏、面面俱到,一心只會討好別人,塑造自己忠厚老實、公正廉潔、與世無爭的形象,騙取別人對他的好感,希望人人說他是好人。在別人面前表現出親和好人的樣子,不敢說實話、不敢論是非,罔顧道義。表面看起來是好人,其實是不忠不義、同流合污的壞人,對社會國家沒有益處,所以孔子討厭他,稱呼他為「德之賊」。
真正有道德修養的人,是剛直正義,做人坦蕩,做事堂正,不媚俗、不隨俗,始終保持著自己人格的獨立。以正心、正念,正直、正氣來為人處世,接物待人,絕不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絕不是非不分、善惡不明,絕不兩面三刀、八面玲瓏。
君子正直的言行,是民眾的道德表率,影響著社會風尚。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原典出處:
《子路篇》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 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論語·陽貨》中說:「鄉愿,德之賊也。」
《孟子.盡心下》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 『德之賊』 。
責任編輯:張雲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