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潭「雖被稱為「潭」,實際上卻是一個由大大小小的礫石所鋪陳的弧形海灣。(網路圖片)
新疆有個月牙灣,又稱月牙泉;臺灣也有個月牙灣,叫做七星潭。七星潭,乍聽之下似乎是一個星星狀的湖泊地形,但李導初到七星潭,立刻被那新月型的海灣給迷惑。
七星潭屬於礫石海灣,因為外型如新月,故又稱為月牙灣,地址位於臺灣花蓮縣新城鄉大漢村、屬於花蓮市北郊,接近機場東側,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旁邊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與花東縱穀國家風景區,海灣的末端依著高聳的中央山脈,形成了山海邂逅的畫面,讓許多遊客為此陶醉。
七星潭除了弧形海灣令人著迷外,海水潔淨蔚藍,清晰可見浪濤中的石礫。(攝影:李導&劉領)
為什麼叫做「七星潭」?
七星潭原本在花蓮機場附近,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1936年日本人要在七星潭上建設,而需要把七星潭填實(其實並沒有把整個七星潭填滿),所以將原本居住在七星潭的居民搬到月牙灣,這些遷移到月牙灣的居民自稱是七星潭人,故把月牙灣叫成七星潭,所以七星潭其實是一處太平洋的一個「灣」,並非「潭」或「湖泊」。
關於七星潭的得名,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夜晚天氣好的時候,由於沒有光害之故,可以在海邊清楚地觀賞天空上的北斗七星,故當地人稱之為七星潭。
七星潭其實是一處太平洋的一個「灣」,並非「潭」或湖泊。(攝影:李導&劉領)
礫石海灘
七星潭最為人知曉的莫過於壯麗的海灣,夏季約早上五點多就可以到海灘旁期待在黑暗中乍現光芒的太陽,躺在礫石灘上看見天空從黑暗轉為微亮,在看火紅的太陽從海面上升起,日出東方照亮七星潭,海面波光粼粼讓人充滿光亮與希望。
七星潭不僅是遊客喜愛,連在地人都習慣下班後三不五時來海邊散步,享受夏日餘暉與海灘風情。(圖片來源:花蓮觀光資訊)
夜晚時,於農曆十五前後,到海灘上感受海上升明月,又是另外一種收穫,還可以享受海水與礫石親吻的激情聲響,讓人如同沐浴在一場音樂饗宴中。若要賞星則要趁沒有月光的晚上,無光害的海灘除了可以上一堂完整的星象課外,連銀河都會清晰地出現在眼前。三五好友相約或情人約會這都是好去處。
七星潭是看日出、賞星、賞月都相當適宜的礫灘,不僅是遊客喜愛,因其鄰近花蓮市區,連在地人都習慣下班後三不五時來海邊散步,享受夏日餘暉與海灘風情。是個只要喜愛自然的人就會喜歡的地方,不需要特別安排旅遊活動。
七星潭賞星廣場是夜遊賞星的熱門場所(圖片來源:花蓮觀光資訊網)
七星潭是觀察海濱生態的重點區塊。(攝影:李導&劉領)
七星潭設有濱海生態的解說牌,及利用防風林闢建的海濱植物園區,這兒是觀察海濱生態的重點區塊。尤其是以木麻黃為主的防風林,有效地阻滯了強烈的東北季風和來自海洋的鹽害,保護了新城大漢和北埔一帶的村莊和農地。由於地理環境特殊,此處的石頭還有一個特色,充滿粗細不同的線條,為石頭中的礦物被擠壓後再凝結而成,有「石畫岩」之稱,喜歡石頭的遊客來到這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七星潭設有利用防風林闢建的海濱植物園區。(攝影:李導&劉領)
以木麻黃為主的防風林,有效地阻滯了強烈的東北季風和來自海洋的鹽害,保護了新城大漢和北埔一帶的村莊和農地。(攝影:李導&劉領)
七星潭昔日是小漁村
七星潭昔日是小漁村,同時也是花蓮定置漁業發達興盛之地,原因系當地海域缺乏天然灣澳,然而因黑潮流過臺灣東部,帶來各種回游的魚類資源,加上中央山脈的山腳緊迫於海濱,沿岸的流水深且急,近海魚群在此彙集成天然漁場之故。
早期七星潭捕魚方式是以「牽罟」,也就是乘著竹筏出海撒網,再由人力拉拔上岸的方式捕魚,至日治時期引進定置漁業的技術。人們看到海面上一條條白色的圈圈圍起來的就是定置漁網,這是七星潭最著名的捕魚方式,這可不是任何海域都可以用的,還必須有洋流經過,從菲律濱海域沿臺灣東部向北流的黑潮正好經過這兒,帶來了豐富的漁獲。
七星潭昔日是小漁村,因黑潮流過臺灣東部,帶來各種回游的魚類資源。(攝影:李導&劉領)
目前七星潭由北至南有東昌、朝金、嘉豐等三處定置漁場,依地形、潮流設置漁網,不同季節的魚群會隨潮流進入漁網,漁民一天分清晨、中午和傍晚三個時段作業,也有漁民在旺季時駕著塑膠筏出海捕魚。
※交通地址:花蓮縣新城鄉海岸路
※開放時間:全年開放,颱風天時會有管制
責任編輯:李導&劉領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