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與「廟」的不同(圖)



天壇

早在史前時代就有了對神的崇拜和對祖先的崇拜,在中國,儒家小心地加以改造而得到強化,就是以神權和族權來烘托皇權,成為維護封建制的重要精神支柱。

對神和對祖先的祭祀方式常常有所區別。一般祭祀祖先多在室內,這種室被稱為「廟」,如太廟、孔廟,也常稱為祠,如司馬遷祠、武侯祠、各地的先賢祠和家族祠堂。對神的祭典儀式多在露天的一座高台上舉行,該高臺稱為「」,如天壇、地壇、社稷壇。祭禮有時也常在室內舉行,此時稱為廟,如泰山岱廟、嵩山中岳廟等,它們合稱就是「廟壇」。

壇是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動的臺型建築。

最初的祭祀活動在林中空地的土丘上進行,逐漸發展為用土筑壇。壇早期除用於祭祀外,也用於舉行會盟、誓師、封禪、拜相、拜帥等重大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專用的祭祀建築,規模由簡而繁,體型隨天、地等祭祀對象的特徵而有圓有方,做法由土臺演變為磚石包砌。

中國歷代各種壇的建築制度有所不同,如天和地、社和稷,有時分祀,有時合祭。都城各壇,其坐落方位,各個朝代有所不同。清代分布於北京城內外的壇有圜丘壇(天壇)、方澤壇(地壇)、朝日壇(日壇)、夕月壇(月壇)、祈谷壇(天壇祈年殿)、社稷壇、先農壇、天神壇、地祗壇、太歲壇、先蠶壇等。其中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分別位於都城的南、北、東、西四郊。

壇的形式多以陰陽五行等學說為依據。例如天壇、地壇的主體建築分別採用圓形和方形,來源於天圓地方之說。現存天壇所用石料的件數和尺寸都採用奇數,是採用古人以天為陽性和以奇數代表陽性的說法。社稷壇則一反中國傳統建築布局方式,把拜殿設在壇的北面,由北向南祭拜,這是根據中國古代史書中,國君必須面南朝北接受朝拜的意思而建築的。

現代說到「廟」,通常指所謂「和尚廟」,其大概的意思與「寺」、「禪院」等近似。而在古代,廟是專門的祭祀建築,形制要求嚴肅整齊。大致可分為四類:

祭祀祖先的廟

中國古代帝王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宗廟,帝王的宗廟稱太廟,廟制歷代不同。史籍記載夏代5廟,商代7廟,周代7廟,當為一帝一廟。周代天子的宗廟又稱宮,可用來接待臣屬,可知廟制近似宮殿。東漢以後,只立一座太廟,廟中隔成小間,分供各代皇帝神主,因而太廟間數不同。太廟是等級最高的建築,現存明清北京太廟大殿。

家廟或宗祠

貴族、顯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築稱家廟或宗祠。它的建築仿照太廟方位,建築在宅第東側,規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設義學、義倉、戲樓,功能超出祭祀範圍。

奉祀聖賢的廟

這種廟中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廟,又稱文廟。孔丘被奉為儒家之祖,漢以後歷代帝王多崇奉儒學,於是在京城和各州縣建孔廟,京城孔廟常與太學毗鄰。山東曲阜孔廟規模最大。奉祀三國時代(公元220年—公元280年前後)名將關羽的廟稱關帝廟,又稱武廟。有的地方建三義廟,合祀劉備、關羽、張飛。許多地方還奉祀名臣、先賢、義士、節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陽奉祀三國著名政治家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湯陰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岳王廟」和「岳飛廟」。

祭祀山川、神靈的廟

中國從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並設廟奉祀,如后土廟。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嶽──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的神廟,其中泰山的岱廟規模最大。還有大量源於各種宗教和民間習俗的祭祀建築,如城隍廟、土地廟、龍王廟、財神廟等。

這些廟布局設計合理,建築精美,是中國建築藝術寶藏中的珍品。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