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擷圖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口角生瘡、口腔潰瘍的「上火」經歷,大多數人對此都不以為然。然而千萬不能忽視這些小毛病,用一句「上火」以概之。要知道,小毛病往往隱藏著大問題。
其實,「上火」往往是體內有炎症的表現。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最新研究證實,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是許多重大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之一,包括癌症、腦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等。
為什麼你老愛「上火」?
無論是在哈佛醫學院的課堂裡,還是在國內的醫學會議上,常常有人問到我關於「上火」的問題:「上火」到底有沒有科學根據?如果沒有,為什麼許多人都有過「嘴裡起皰、咽喉腫痛、皮膚乾燥、臉上長包、痔瘡便秘」等「上火」的經歷?如果有,那麼科學根據又是什麼?
這是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問題,但並不代表只有中國人會「上火」。事實上,「嘴裡起皰、咽喉腫痛、皮膚乾燥、臉上長包、痔瘡便秘」等「上火」症狀在外國人身上也會見到。只不過「上火」是中醫對多種症狀的一個模糊、籠統的說法,難以從現代醫學中找到一個完全對應的稱呼,但仔細比較後就會發現,在這點上中西醫並不是完全對立,而是相通的。
上火?發炎?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中醫裡的「上火」與西醫所講的炎症(inflammation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上火」的直接原因通常是由於體內的自由基過多所導致,而炎症是自由基突然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說,炎症是引起「上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火」的症狀多表現為潰瘍、癤腫和膿皰,出現紅、腫、熱、痛;這與西醫鼻祖希波克拉底對炎症的定義——「發紅、灼燒、疼痛及腫脹」也是一致的。因為炎症其實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當致病因子從外界入侵或在體內產生時,體內的免疫系統將會發動免疫細胞到現場清除這些「不速之客」,從而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症症狀。
最重要的是,「上火」和炎症的發生有一個共同原因,那就是由於各種細菌和病毒的入侵,或者由於毒素在體內積存過多,或者吃進去過多含有自由基的食物,從而引起機體的基本構成單位——細胞受到損傷所致。
小知識
從字面上看,漢字的"炎"字是"火上加火", 離不開"火";英文中inflammation (炎症)的動詞形式inflame (發炎),本義為"燃燒",也必須有"火"; 而inflame 又來源於flame,即"火焰"之意。由此可見,發炎與"上火"都與"火"有關。
網路擷圖
看不見、感覺不到的致命「內傷」
萬事皆有因,生病也不例外。追溯各類疾病產生的根源,身體內部肉眼看不到的細胞和DNA 分子(傳遞人類基因的物質)受到致病因子的傷害就是引起我們生病的初始原因,這種傷害也被稱為「內傷」。即使身體內部的細胞完好無損,但倘若它周圍的微環境發生了紊亂,失去了平衡,也就等於受到了「內傷」。相比身體外部受到的刀傷、撞傷等「外傷」而言,身體內部的細胞和DNA 分子所受到的「內傷」要更為隱秘和致命。
不過,人體的結構也非常奇妙。人體的免疫系統猶如一張精心佈置的「防護網」,再微小、再隱秘的部位受到傷害,這張網都會靈敏地發出警報,那些具有修護、免疫功能的細胞(例如白細胞)就會像警察一樣迅速出動,清除致病因子和受到損傷的細胞。這個過程就表現為身體的炎症反應。
如果免疫警察能夠迅速將致病因子拿下,使戰鬥速戰速決,炎症就會很快消失,身體也會重獲平靜。但倘若「戰鬥」一拖再拖,出現免疫警察和致病因子雙方僵持對峙的局面,我們的身體就會表現出炎症遲遲不消,從急性轉為慢性。而這決不是什麼好現象。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最新研究認為,長期不消退的慢性炎症是現代多種疾病的共同誘因之一。
炎症反應是身體免疫力起作用的表現。但倘若免疫反應過盛,炎症遲遲不消,「火」遲遲不退,情況就大為不妙了:不但容易受到「 內傷」, 更容易引發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等重大疾病。
炎症的「孩子」叫癌症
其實,炎症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多少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也就是說,人體會經常出現炎症反應,只不過有些反應還沒有變成病症讓我們感受到,有些反應則已經表現出關節炎、支氣管炎、腎炎、肺炎、咽喉炎等外在症狀。
炎症程度的高低由很多因素決定,比如自由基就與炎症關係密切。如果體內自由基的含量過高,就會加劇炎症的反應;反過來,炎症也會促進自由基的大量產生。即炎症和自由基可以相互促進,形成惡性迴圈。
實際上,炎症本身是有益的,它其實是一個防禦的過程。如果機體不再出現炎症,就意味著失去了免疫力,像愛滋病人一樣無法對抗外來的細菌、病毒,從而可能出現感染,甚至死亡。但是,如果炎症持續的時間過長,性質就不一樣了。也就是說,炎症之火如果該攻不攻,則會出現免疫缺陷;反之,該退不退,則出現慢性炎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最新研究認為,長期不消的慢性炎症是現代多種疾病的共同誘因之一。其中,不僅包括關節炎、腎炎、肺炎等常見疾病,更包括癌症、腦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老年性痴呆症等讓人恐懼的重大疾病。
從炎症到冠心病
以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冠心病為例,它的發生就可能源於慢性炎症。如果把人體看做一臺精密的機器,心臟就是這臺機器的總髮動機,它的每一次搏動都在為各個部件的正常運作提供動力。而心臟的動力就來自與它緊緊相連的叫做「冠狀動脈」的血管。
不過,這根血管非常脆弱,尤其是它的內膜,最容易受到「內傷」。一旦被致病因子破壞,這層膜就會像年久失修的木地板一樣翹起、開裂,不再光滑平整。倘若沒能及時控制,地板就會日趨惡化,慘不忍睹。表現在我們的身體上,就是血管內膜損傷和炎症惡性迴圈,最終轉化為慢性炎症。
當血管內壁出現了「翹皮」和「裂縫」時,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例如「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會在破損處越積越多,形成血栓,阻礙血液的正常流動。同時,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血管還會逐漸變硬、變脆、變窄,使得血液的流動更不順暢。這樣,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過去,血液流動的速度也在一天天減緩,供應心臟養分的血流逐漸顯得不足,我們的總髮動機——心臟得到的動力越來越少,工作起來越來越艱難。
終於有一天,血栓完全擋住了血流的前進,血液流不過去了,心臟完全失去了搏動的動力,這就出現了心肌梗死。這一過程表現為隱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肌硬化。更危險的是,心肌梗死可能導致心律失常。要知道,心律失常有可能導致心源性猝死,在一瞬間奪走人們的生命。如果類似的情況發生在腦部血管,導致腦部缺血;或者血液衝破脆弱血管的束縛出現腦出血,腦卒中的發作也就在所難免了。
網路擷圖
從炎症到癌症、糖尿病、痴呆
癌症、老年性痴呆症和糖尿病的發生,也很有可能是細胞或DNA 分子受到「內傷」後,免疫警察反應過激,無法迅速結束戰鬥,使得炎症長期不消而致。
人體細胞裡的DNA 分子在炎症、毒素、放射線等致病因子的刺激下受損,致使炎症和新的「內傷」不斷,最終形成慢性炎症,並逐漸引發受損細胞癌變,異化成增殖能力驚人的癌細胞,產生癌症。
大腦裡,神經細胞受到致病因子的攻擊而受損,無法完全修復,進而形成慢性炎症,繼續破壞神經細胞的完整結構,使之失去原有功能,造成記憶和智商的低下,導致「痴呆」。
如果胰腺裡的胰島細胞長期處於「發炎」或受傷狀態,就難以長大或過早壞死,致使胰腺無法分泌胰島素,喪失對血糖的調節能力,最終引發「糖尿病」。可見,炎症的「孩子」不僅可能叫癌症,還可能叫冠心病、腦卒中、老年性痴呆症或糖尿病。可怕的不是炎症,而是它所引起的那些可能奪人性命的疾病;只要我們能聽懂身體的警報,並及時進行調整,就不會給這些可怕的疾病留下可乘之機。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控制、不讓容易誘發炎症的細菌、病毒和毒素等致病因子進入體內,避免身體內部與之接觸,從而減少「內傷」的發生。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生活環境,以改善體質,調整免疫警察的進攻節奏,使之當攻則攻,當退則退,使炎症反應速戰速決。
實際上,這兩方面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減少了身體內部與致病因子的接觸,不但「內傷」減少了,炎症反應也會逐漸得到調整,變得「火力」適中;而免疫系統正常了,對致病因子的攻擊也能夠速戰速決,「內傷」也就很容易治癒了。「內傷」消失了,細胞健康了,身體自然就百病不侵了。
其實,減少致病因子和調節炎症在我們的身體上有一個共同的「通道」,那就是我們的嘴巴,因為不但「病」從口入;能夠減弱炎症反應、調節免疫警察進攻節奏的物質也要從口入。
来源:搜狐健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