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夏:福利社會面臨的挑戰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關於文明興衰的「挑戰與應戰」理論雖然經常被批評為過於簡單,但是在分析長線歷史發展的時候卻他卻能高瞻遠矚。他認為,人類永遠面臨著各種挑戰。一個能夠成功地應戰的文明會成長,而一個應戰失敗的文明則會衰落。

近幾日英國出現的大規模城市騷亂、美國剛剛結束的債務上限危機、西歐國家嚴重的債務與失業問題,無不與民主國家中福利社會的發展相關。也就是說,幾十年來 「從搖籃到墳墓」式的福利制度的發展,成為各國財政的越來越沈重的包袱。雖說大多數選民不得不同意削減福利勢在必行,但是隨之引起的陣痛卻帶來了大幅度的政治反彈,使得福利社會面臨著來自內部的嚴峻的挑戰。

其實,福利社會本身是西方民主國家在二十世紀應對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包括法西斯德國與共產黨蘇聯——所拿出的應戰方案。福利社會在保持私有財產和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以政府高稅收和高福利的方式進行某種程度的再分配,力求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

福利社會的意識形態是半社會主義、半資本主義的。興辦新政的羅斯福總統當年提出的「四大自由」就很典型:言論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不再匱乏的自由、免除恐懼的自由(freedom of speech, freedom of worship, freedom from want, freedom from fear)。頭兩類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傳統,後面的兩種自由卻很難從法律上定義。什麼才算是不匱乏?怎樣才算免除了恐懼?西方世界拿出的答案,是政府大幅度干預經濟的高福利的民主社會。在冷戰期間兩大陣營的對峙中,這一應戰策略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然而,到了全球化的時代,福利社會卻面臨著新的挑戰。在全球化開始之際,發達國家的尋租機會不僅非常多而且利潤豐厚,大量生產附加價值的產業被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尋租(多歸於「服務業」類)的利益再加上進口的廉價消費品,又進一步推動了福利社會的擴張。依靠政府福利生活的人們也開始能夠過上在發展中國家人民眼裡看起來是富裕的生活。久而久之,領取福利從暫時的過渡階段變成一批人長期的生活方式,過度的福利成為社會的贅瘤。高工資、高福利、高稅收的模式又反 過來進一步刺激了經濟中尋租的動力,促使產業以更快速度向外轉移。幾十年過後,西方的一代人驀然回首,發覺自己國家的經濟被虛化、被掏空了,並且還為支付福利社會而欠下了一大筆不知如何才能償還的債務。

西方社會正在經歷一個尋找新的應戰策略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多次的社會陣痛,會出現嚴重的甚至是大規模的衝突。在這些陣痛與衝突之後,民主的西方是否能夠拿出有效的應戰的方案來,在保持其民主自由制度的前提下重新恢復經濟活力,將決定這個文明的前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VO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