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食品價格上漲到底怪誰?


供給面衝擊再次被指推高了中國的食品價格,不過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貨幣供應的過量,而不是豬養的不夠多。

截至週一,中國農業部發布的全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較4月份的水平上升了2.2%,在連續兩個月下滑後重拾升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豬肉價格在上漲。由於食品在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中的權重接近三分之一,食品價格的上漲就意味著,6月14日公布5月份CPI數據時,市場應該準備迎接又一輪的通貨膨脹。

惡劣天氣、疫病的爆發等慣常「嫌疑犯」再次被控造成價格的上漲。這次,長江流域的乾旱坐上了「被告席」,豬口蹄疫則被控對價格上漲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

把中國不斷攀升的食品價格歸咎於天氣原因很容易。不過,實際情況是,中國自身的貨幣政策決策人士卻是CPI穩步上升背後的推手。

2009年貨幣供應量的增加(當年底增加了近30%)也許是經濟刺激計畫的一個必要部分。不過,寬鬆的貨幣條件一直延續到2010年,這種做法過頭了,如今付出的代價就是通貨膨脹。

價格上漲首先表現在食品價格上漲,這是有原因的。農業通常受到供應的制約。如果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導致服裝或電視機需求的上升,中國的製造業有足夠的產能來滿足需求。但如果食品需求增加,供應卻無法做出這樣的響應,價格就會隨之上漲。

工資的上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國的農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造成勞動力供應減少,工資的上漲將繼續推高糧食生產的成本。財富的增加也意味著對更高質量飲食的需求,需要更多的肉食。中國的需求開始造成全球玉米和大豆價格的上漲。

在中國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總可以將價格的上漲歸咎於會有某個地方發生的乾旱、疫病或水災。不過,中國通貨膨脹的真正罪魁禍首是結構性的,不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消除。
 



来源: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