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綠」的角度,把反對的意見都說是「紅」的,是謂「抹紅」。圖為民進黨立委在議場合影。(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5年2月25日訊】半年前,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了一段他個人的經歷。由於明居正反共立場鮮明,這幾年來上節目常常批評中共,許多他的老朋友不諒解,怪他「變綠了」。不過,明居正卻回答他這些老朋友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我沒有變綠,而是你變紅了!」
站在「紅」的角度,把不同的意見都說是「綠」的,是謂「抹綠」;站在「綠」的角度,把反對的意見都說是「紅」的,是謂「抹紅」。哪些人是「由藍轉綠」?或者「由藍轉紅」?牽涉到個人主觀認知,不容易有絕對的判準。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對於同一件事、同一個價值、同一項理念,同一個人是不是昨是今非或昨非今是。
例如,以前有些人最愛講「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但漸漸發現共產黨根本不接受「一中各表」的說詞,於是開始說服自己「九二共識也可以是一個中國」。例如,民主社會意見紛歧是常態,但理應「對內競爭,對外團結」;不過,明知中共國是對台灣安全最大的威脅,卻有一小撮政客半推半就地把台灣的黨派分歧拿到共產黨跟前加工,甚至不斷用戰爭來恐嚇自己理應保護的人民。當「寧予外人,不予家奴」的印象既成,台灣內部的認同戰爭就沒完沒了。
在台灣的政治光譜上,民進黨比較「反共」,國民黨比較「親共」。國民黨人常說,不能因為它反對民進黨就說它「親共」。誠哉斯言,任何反對都不該被貼標籤,而是應該回到議題的本質來檢視合理性。例如,國民黨常說15名大法官都是民進黨總統提的,憲法法庭是個「綠友友機關」;但馬英九8年執政時也曾經足額提名15名大法官,那當時的大法官會議怎麼不變成「藍色機關」?
「只要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擁有。」這是國民黨癱瘓憲法法庭的背後原因,其實也是它透過預算審查癱瘓監察權,以及修改《財劃法》強奪中央政府3千億經費,及大砍中央政府總預算2千億的真正理由。當政客認為只要他掌握權力就可以為所欲為時,台灣社會的公共空間就會被急速壓縮,台灣的民主也不再具備任何憲政主義的精神,往後的每一場的選舉都是「認同之戰」,都非得鬥到你死我活不可。
討厭民進黨可以有很多的原因,許多人就因為討厭民進黨而選擇支持國民黨;但是,因為支持國民黨,所以跟著無條件支持國民黨的親共路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共產黨是台灣生存的最大威脅,也是民主社會的大敵,更時時以顛覆中華民國的憲政秩序為它的首要任務;如果因為討厭民進黨而選擇國民黨任何親共的路線,進而接受國民黨現在這種癱瘓中華民國憲政秩序的「監督」方式,那就要當心自己是不是在潛移默化中「變紅」了?
要判斷是「別人變綠」或「自己變紅」其實並不難,就是回到自己對政治的初心,回到自己對中華民國的原始想像。如果今天是國民黨執政,你會不會容許立法院多數這樣癱瘓司法權、監察權?你會不會容許立法院這樣任意修改《選罷法》只為圖利自己?你會不會容許立法院在完全不討論事權移轉的情況下強奪中央預算3千億、大砍總預算讓相關部會無法運作?如果立場轉換後會讓你對上述的「監督」手法有不同的思考,那為何可以縱容藍白兩黨此刻在立法院的所作所為?
討厭民進黨沒問題,問題是不該因為討厭民進黨而丟棄自己對民主自由人權的信念;支持藍白可以是一種政治立場的選擇,問題是不該因為支持藍白而無視共產黨圖謀台灣的政治野心。台灣的民主時刻遭受強大外患的威脅,明居正說:「我沒有變綠,而是你變紅了!」可以是對許多人的一種警省。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初新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