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是在晚年投向宗教懷抱的嗎? (圖)

牛頓並非晚年投向宗教 一貫認為無神論荒唐

發表:2010-11-17 02:1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關於牛頓,流傳著很多有趣的故事。比較經典的譬如「牛頓與蘋果」、「牛頓請客吃飯」。前者幾乎人盡皆知:一個蘋果落到牛頓頭上,結果「砸」出了他對萬有引力的最初思考。後者則頻頻出現在各種勵志類型的說教之中:牛頓請客吃飯,因為痴迷於實驗而忘乎所以了,客人倒也不見外,左等右等不見主人蹤影,乾脆先大快朵頤而去,等牛頓從實驗室出來,看見滿桌杯盤狼藉,連聲感嘆自己記性太差,吃過飯都忘了,又一頭紮進了實驗室。這兩個故事是否為真,眾說紛紜。不過,它們對牛頓善于思考和做事投入的性格特點的描述相當傳神卻是不假。

中國,牛頓還有一個歷久不衰的傳說——他晚年投向了宗教的懷抱。(這一傳說始於何時何地何人,筆者尚未加以詳細考證。第一次聽說,約莫是在20多年前的初中時段,但其源起顯然應該早很多。)與前述兩個故事不同,這一傳說要有鼻子有眼得多。其前因後果,很多地方是這樣講的:行星圍繞太陽運轉需要一個與軌道相切的速度,但這個速度從何而來,牛頓沒能從科學上做出解釋,因此,在晚年只好把它歸之於上帝的「第一推動」。最為搞笑的是,這種說法之後通常會有一個「唯物無神論式」的感嘆,大意是為牛頓感到惋惜:要是他學點唯物辯證法就好了,就不至於滑向唯心主義宗教的泥淖了。當然,無論這一說法本身,還是其後的感嘆,都是極度缺乏歷史感的想當然。

有關「上帝之手」的「第一推動」,牛頓的確有過類似的表述。在寫於1692年的一封信中,牛頓說:「行星現有的運動不能單單出之於某一個自然原因,而是由一個全智的主宰的推動。」這應該就是「第一推動」的由來。

信是寫給一個叫本特利的年輕人的,這個年輕人剛剛30出頭,正被一件大事所困擾。1691年,偉大的羅伯特·玻義耳去世了,他是近代化學學科的奠基人,也是當時英國科學界的領袖人物。臨死之前,玻義耳留下遺囑,其中特別安排了一筆每年50英鎊的費用(這在當時可是一大筆錢),用來舉行一系列佈道, 「反對臭名遠揚的不信上帝的人,即無神論者、自然神論者、偶像崇拜者、猶太教徒和回教徒」,但「不要涉及基督教徒自身中間的任何爭論問題」。本特利是首任佈道人,年紀輕輕即擔此重任,既是光榮,更是挑戰。為了能更好地完成任務,就一些重大問題向權威請教,肯定是必要的。基於這樣的目的,本特利言辭懇切地向牛頓發出了求助信。顯然,在本特利看來,牛頓所構建的體系,在證明上帝存在的問題上是充分而又顯而易見的,恰好能夠完美地幫助他達到遺囑的要求。道理很簡單,牛頓的體系揭示出了一個和諧運轉的宇宙,而這除了說明造物主的仁慈和智慧之外,還能有別的什麼解釋嗎?

牛頓沒有讓這位年輕人失望。首先,他毫不猶豫地肯定了本特利對自己的體繫在宗教上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進而對其提出的技術問題作出了詳細而且熱情的回答。從本特利後來寫給牛頓的信來看,他的收穫頗豐,因為佈道的結果非常成功。

此時,牛頓虛歲50,愣要說他已是「晚年」,好像也無可厚非。雖然他人生事業的第二春尚未開始,而且他活到了75歲。(1696年,牛頓離開劍橋三一學院,到英國王室的鑄幣廠任職,並在新職位上幹得風生水起,直至去世。)問題是,在此之前,牛頓是一個唯物主義者,或者說無神論者嗎?

牛頓是一個天才,不過,他之所以能取得驚人的成就,也與他的勤奮和仔細息息相關。前述他請客吃飯的故事未必為真,但發生在他身上卻是完全可能的。此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大俗話在牛頓身上也有很好的體現。他非常喜歡記筆記,內容廣泛,既有做某事的詳細安排和規劃,也有日常的所想所思。因此,除了公開的出版物和一些信件,牛頓死後還留下了大量手稿。幸運的是,這些手稿很好地保留到了現在,所以與其他人比起來,我們對牛頓的瞭解可以更全面更完整。 1936年,凱恩斯拍買到了牛頓手稿的一部分,拜讀之後,這個著名的經濟學家感嘆道:「牛頓不是(科學)理性時代的第一人,他是神秘術師中的最後一個(Newton was not the first of the age of reason. He was the last of the magicians, the last of the Babylonians and Sumerians)。」凱恩斯的比喻表明,一直以來,牛頓幾乎被無神論者塑造成了理性和科學的化身,但是,真實的牛頓遠比這種的形象要複雜和有趣得多。從內心深處來說,牛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神學者。因此,終其一生,不是數學和天文學,而是神學才是牛頓傾注心血最多的領域。

大約從少年時代開始,牛頓就開始了神學上的思考,這個愛好伴隨牛頓直至生命的終點。有傳記作者認為,牛頓的這個愛好,部分地可以歸因於繼父的影響。(牛頓是遺腹子,繼父是一個虔誠的鄉村牧師)這當然是一個合理的推測,不過,即便沒有這層關係,考慮到彼時彼地的情況,我們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從濃郁的宗教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人,對宗教具有濃厚的興趣本身也沒有什麼值得奇怪的。牛頓留存下來的手稿中,有關神學的超過三分之一。閱讀《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我們通常會嘆服於牛頓的縝密和細緻,而同樣的東西在他的神學作品中也隨處可見,儘管它們中的大部分牛頓從來就沒有公之於眾的打算。牛頓對神的看法與當時英國佔據主流地位的宗教信念有較大的分歧,這是他為什麼刻意隱藏自己在神學上的思考的原因。因為牛頓知道,一旦自己在這個問題上不謹慎,會給自己的地位和聲望帶來不必要的損害。在大概寫於1681年的一篇文章中,牛頓依據《聖經》,論述了上帝創世的計畫和過程,其中的諸多細節描寫繁瑣但井井有條,足以見證作者所花費的心力和精力。因此,像「無神論」這樣的字眼,在牛頓眼中,只會是一個貶義詞。在一份手稿中,他毫不掩飾對它的厭惡:「無神論使人感到它的荒唐可惡,以致從來就不曾有過多少追隨者。」接下來,作者列舉了眾多他認為能夠無可辯駁地證明上帝存在的事例;最後,全文在只能從最虔誠的信徒那裡聽到的頌揚上帝的詞彙中結束。

有些牛頓的傳記,致力於證明牛頓在宗教上的興趣和內心深處的神秘主義情結,與他取得的科學上的巨大成就之間,存在正向的關聯。從上面簡短的討論中得到以下的結論,我想不至於引起太大的爭議:牛頓將行星的運動歸之於上帝,不是因為無法解釋其成因的無奈,反而是多年來精心思考的一個順理成章的邏輯結果。

所以,牛頓晚年沒有投向宗教的懷抱,因為他一直就在那裡。



来源:博覽群書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