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女的頭上花園


蟲尋埔女是大海的女兒,每天的潮起潮落都有她們的牽掛和希冀。

比起惠安女和湄洲女來,蟲尋埔女的傳統服飾沒什麼特別之處,穿的無非也是染色布衫,上窄下寬的模樣,然而,蟲尋埔女的頭飾卻是福建三大漁家女中最迷人的,以「頭上花園」來形容是最貼切的描繪。

蟲尋埔女梳髮時先在腦後盤個圓髻,

髻心插上一支大鯊魚刺或塑料筷子固定,然後繞髻環戴二至三層時令小鮮花綴成的花環,再對稱地插上幾支大紅、桃紅色艷麗的簪花、絹花或鮮花,猶如現代城市中心春意盎然的鮮花壇(上圖)。有的蟲尋埔女意猶未盡,又在髻心兩邊各插上金銀製成的雙角髮釵或梳子。這樣層疊有序、花團錦簇、芬芳飄逸的髮型,遠遠的,就已經暗香浮動,令人目眩神迷,從而忽略了蟲尋埔女赤腳或趿著拖鞋。這樣「頭重腳輕」的打扮,是福建漁家女的共同特點哦。

在蟲尋埔村,走進一幢老宅的天井,看到祠堂上掛著好多張老照片,女人頭上都插著大簪花,頭後的「圍花簪」若隱若現。這樣的黑白照片,唯獨簪花被塗抹成彩色,可見當地人對「頭上花園」從不敢怠慢。當地人告訴,蟲尋埔女很捨得為頭上的「圍花簪」花錢,福州有牛角梳工廠專門為她們製作各種彩色的牛角梳,有魚型、鳥型等,鄰村有人專門為她們種植含笑花、素馨花、粗糠花等。蟲尋埔女美麗的頭飾竟然成全了一個個小產業,真是令人驚嘆呀!

蟲尋埔女服飾文化形成於何時?這讓許多人疑惑不解,專家亦各說各話,比較多的觀點認為宋元時期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對外交流的日益密切,原住民樸素自然的審美觀和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質相融合,形成如此另類的服飾風格。

蟲尋埔女喜歡打扮,也勤勞能幹。這些生活在海濱的漁家女,當男人出海捕魚或外出經商時,她們則在家織漁網,帶小孩,敲剝海蠣,為商人搬運貨物。即使到了今天,漫步村莊裡,依然可以看到她們挑著海產品匆忙而過,或在自家小院裡敲剝海蠣的身影。至今在泉州的各個菜市場,蟲尋埔女賣的海鮮仍然有良好的聲譽。

蟲尋埔離繁華的泉州太近,年輕女子很多已經追求時尚去了,髮型也有了新的改變。然而村裡的中老年婦女堅守著傳統文化,每天不厭其煩地盤著圓髻,插著滿頭的花兒,有的還喜歡在腰間別一個鮮紅色的塑料小錢包。因為旅遊熱的興起,一些年輕的蟲尋埔女也開始恢復傳統頭飾,這樣我們就不愁「頭上花園」會在蟲尋埔消失了。



来源:福客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