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康辛大學的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教授畢生致力於"快樂頭腦"的研究,希望瞭解我們出生時頭腦內快樂的成分有多少,我們又能控制多少程度的快樂。他表示,人們快樂喜悅時,腦袋的化學變化是非常複雜的。
情緒固與基因有關,但可用正面的心理來改進
在一項實驗中,大衛森的研究小組在一頂無沿的便帽上安裝128個感應器,以觀察實驗者面臨愉快或沮喪時頭腦的變化。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記者威爾(Bill Weir)接受這項實驗,讓研究小組研究他左前額頁的腦皮層,結果大衛森發現威爾的頭腦具有較多的正面情緒,雖然他也有負面情緒的思維,但在腦中不會久留。
就某種程度而言,那些擁有"快樂頭腦"的人應該感謝他們的父母,不但遺傳給他們快樂的基因,同時也帶給他們富有愛心的童年。研究顯示,脾氣不好或尖刻挑剔的父母確實會改變子女幸福快樂的程度,他們的性情大約在16歲左右會定型下來。
但是成年人能不能調整自己快樂的情緒呢?直到最近為止,多數的心理學家喜歡研究人們沮喪的緣由,而不喜研究人們快樂的原因。但是一些製藥公司扮演關鍵性的角色,成功的開發出抗抑鬱藥,讓人們獲得幸福快樂。接著研究的領域逐步發展為所謂的正面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引導人們不藉藥物的控制,而藉由自省來改變行動與思考,讓自己更加快樂。
加州大學河賓分校的心理學教授柳波莫斯基(Sonja Lyubomirsky)在其新書《快樂之道》(The How of Happiness)表示:"抗抑鬱藥只是抑制人們負面的情緒,但無法使人快樂起來。"她認為有40%的快樂可以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去選擇與行動而達到。
柳波莫斯基根據自己的實驗發覺,人們的確可以強制自己獲得更多的快樂。當然,要達到這種目標必須花一些功夫、費一些力氣。因為人們很容易就會受挫於他們先天遺傳的秉性;幾十年來心理學家瞭解,我們的脾氣大部分是先天遺傳下來的,不易改變。
雙胞胎姊妹快樂的程度不同
但是根據研究同卵雙胞胎人格的資料顯示,有50%的快樂或不快樂的原因,可以歸結於我們的基因,加上40%我們自己思想行動所可控制的因素,剩下的10%則視每人生活環境、收入多寡、婚姻情況與思想觀念的不同而有差異。
四年前,一位叫詹森(Caroline Johnson)的女子自願參加美國廣播公司的一個美容節目,獲得免費隆鼻、整牙、隆乳的待遇,但是她因此而快樂嗎?
她說:"我覺得差不多有一年的時間是有不同。大家第一次看到你都一直誇獎你,但是過了這段時間,一切又恢復如常。"
詹森的妹妹名叫班妮爾(Cat Bunnell)。40%的快樂操縱在我們手裡的說法,可以從詹森這一對同卵雙胞胎姐妹的身上獲得證明。
柳波莫斯基對這對姊妹花做了一系列的問卷調查,其結果令她感到驚訝。她們的DNA相同,但調查顯示詹森相當快樂,而班妮爾快樂的程度不及中等分數的一半。這就涉及那40%自己可以控制的原因。
這對雙胞胎對快樂的感受不同,其中的一個理由是因為他們對生活的觀點不同。詹森自營一家照顧狗的生意,最近生意不佳,但是她仍樂觀自信,覺得自己會成功。
但是她妹妹對人生的看法則迥然不同。班妮爾提起自己的前途,不覺得自己的工作與收入有什麼改進,總覺得它們像是重擔壓身,難以掙脫。
獲得快樂的方法
詹森比她妹妹快樂的另一個理由,或許是因為她比較會營造人際關係。詹森結了婚,有三個子女,而班妮爾是個離了婚的單親媽媽,以37歲之齡還想找個好對象,但對於擇偶再婚,她覺得似乎沒指望了。
除了樂觀進取,此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你控制那腦中40%的快樂。柳波莫斯基認為,得到快樂的方法不足為奇,諸如心存感恩、寬容、與人為善、活在當下、打坐靜觀等,都是不錯的心態。
大衛森研究佛教僧侶的頭腦,這些僧侶的生活從容不迫,情緒穩定,其內心的快樂富足自不待言。根據他的新資料顯示,如果一個人一天打坐半小時,心存仁愛慈悲,他們的大腦在二週之內就會有明顯的變化。
快樂或不快樂?大衛森認為,我們的大腦正等待著被改變,事實上它也一直在改變之中,我們應以負責的態度與正面的方式改變它。柳波莫斯基則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非常具有說服力,顯示幸福快樂須向內找(within us),而不是向外求(outside of us)。日常生活正面的我思、我行之中,便寓有快樂的因子。"
来源:明心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