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主動脈剝離 高血溫手術救命


一名肥胖的中年男子,因急性主動脈剝離而被送到醫院,由心臟外科醫師突破以低血溫手術,改採高血溫進行升主動脈置換,成功挽回一命,更避免許多嚴重的手術後遺症。

院方表示,這名45歲的男子,身高不到160公分,但體重卻超過90公斤,加上罹患高血壓,發病時感覺腹痛,隨後往上背蔓延,同時從後背痛到前胸,因此確診為典型的急性主動脈剝離症狀。

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指出,病患在凌晨2時被送到急診室,當時已意識不清,血壓降到一百以下,而且出現四肢冰冷、周邊血循不佳等現象,在確診為急性主動脈剝離後,立刻被送進開刀房做緊急升主動脈置換術。

他說,這次手術有兩項異於傳統觀念的做法,首先是從右鎖骨下動脈和右心房做體外循環,而不從大腿股動脈做體外循環,除了可以更有效保護大腦,使大腦在手術中不致缺血、缺氧之外,也可避免從股動脈做體外循環,造成可能引發的栓塞性器官缺血及栓塞性腦中風。

另一個突破性的做法是採取高血溫體外循環,因為傳統手術會藉由體外循環,將病人體溫降到攝氏18度,用低溫保護腦部及其他器官,但缺點是容易造成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喪失,因而增加術後出血量,而且低溫下各器官都會產生一定傷害。

因此,將手術時的體溫升高到攝氏25度,藉由右鎖骨下動脈持續灌流腦部,成功的將主動脈遠端縫合所需的全身循環終止時間,縮短至十分鐘,且主動脈置換完成後,止血時間及手術時間也大幅縮短,避免了術後併發症,病人在手術後一週就出院。

醫師表示,急性主動脈剝離一旦發生,病人在前48小時的死亡率高達五成,隨著時間的流逝,每過一小時,就增加1%的血管破裂機會,破裂後再高明的醫術也無力回天,因此令醫師感到棘手,不過隨著治療觀念的改變與技術的進步,可為病人帶來更多存活機會。

院方表示,這項手術對於醫師的挑戰,在於主動脈隨時可能破裂的致命性,不過採用高體溫急性主動脈置換的手術方式,在歐洲醫學中心的報告中,效果相當好,醫療團隊透過爭取時效來進行這次手術,是從鬼門關前將病人拉回來的最大主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