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畫師眼裡的清代皇妃(組圖)


歐洲基督教屬下的宗教組織耶穌會的傳教士,將產生於歐洲的油畫技藝傳到中國,這已經是由實物和文獻所證明了的。由於這些歐洲傳教士進入了清朝的宮廷內供職,所以油畫首先是在清代的宮廷繪畫中出現。在供奉宮廷的數名歐洲傳教士畫家中,以義大利人郎世寧(Giuseppe Castiglioe,公元1688-1766年)的畫藝上佳,影響較大,存世作品也最多,其中就包括了他的數幅油畫作品。當然,按照郎世寧繪畫的技藝來看,也就是把他放在當時歐洲繪畫總體水平背景比較來看,他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就更等而下之了,所以當時出現在清代宮廷中的油畫,其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油畫在清代的宮廷內大都用以作人物肖像和裝飾宮殿,極少用以主題性繪畫創作,即便是油畫人物肖像也是作為繪製大幅的帝后朝服像收集素材用的,而不是作為肖像畫創作來對待的。

根據以上的敘述,可以知道清朝宮廷油畫作品的水平以及用途,只有在瞭解了以上的歷史情況下,我們才能對這部分油畫作品作出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既不會將它們捧得如何之高妙,也不會將它們貶得一錢不值。

首先,「油畫」這兩個字曾經多次出現在清代雍正、乾隆時代的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中,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重要事情。這個名稱是中國人根據這一畫種採用油質調和色彩的特性、特點命名的,非常恰切和準確,它並不像有的美術名詞是中國古代所無、而是近現代從東瀛日本的漢字中引進借用的。也就是說,「油畫」這個名稱在中國已經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了。

再則,這些清朝宮廷內的油畫作品,都距今將近三百年了,歐洲油畫自己的發展歷史也不過五、六百年的時間,而在中國博物館裡尚能見到近三百年前的油畫作品,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它們的歷史以及文物的價值。


孝和皇后像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此次展覽中展出的兩幅清宮油畫肖像作品。這兩幅油畫現在均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是該院所藏若干件清宮油畫中的一部分。一幅為《慧賢皇貴妃像》,另一幅為《婉嬪像》,均為挂屏形式,現分別介紹如下:

《慧賢皇貴妃像》挂屏,紙本油畫,縱53·5厘米、橫40·4厘米。畫底是裱成數層加厚的高麗紙。畫幅背後原先貼有籤條,現已失落,目前是根據與慧賢皇貴妃其他的畫像對比之後確定其身份的,慧賢皇貴妃,生年不詳,滿族人,姓高佳氏,為大學士高斌之女,雍正年間選入弘歷藩邸為側福晉,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被冊封為貴妃,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去世,追封為皇貴妃,謚號「慧賢」。此圖畫慧賢皇貴妃半身像,畫得相當精緻,筆觸細膩柔和,人物五官清晰,又注意體面結構和立體效果,面部的解剖十分準確,衣服的質感也很強,應當是出自郎世寧之手。

 
慧賢皇貴妃像

《婉嬪像》挂屏,紙本油畫,縱54·2厘米、橫41厘米。畫底也是加厚的高麗紙,圖的背後貼有一黃籤條,上寫「婉嬪」二字,與史料對照,可以知道她是乾隆皇帝的嬪妃之一。婉嬪生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為陳廷章之女,雍正時賜弘歷藩邸。弘歷即位後,初賜號為貴人,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冊封為婉嬪,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晉封為婉妃,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去世,終年九十二歲。這幅油畫也是半身像,畫得同樣十分細膩,造型準確,技藝相當熟練,從畫風及水平來看,應當出自歐洲傳教士畫家之手,或許就是郎世寧所畫。

像這樣的油畫肖像畫,在故宮博物院還有部分收藏,如《康熙皇帝像》貼落、《乾隆皇帝撫琴圖》貼落、《孝賢皇后像》挂屏、《孝和皇后像》挂屏等;另外,據筆者所見,在德國柏林的國立民俗博物館內,收藏有單張的油畫肖像十五幅,均是從中國流散出去的清宮舊物。它們是《綽羅斯和碩親王達瓦齊》、《都爾伯特汗策凌》、《綽羅斯公達瓦》、《都爾伯特公布彥特古斯》、《都爾博伯特公巴圖孟克》、《都爾伯特札薩克多羅貝勒剛多爾濟》、《都爾伯特札薩克固山貝子額爾德尼》、《都爾伯特札薩克固山貝子根敦》、《原領隊大臣副都統銜納親巴圖魯科瑪》、《原領隊大臣副都統銜扎爾丹巴圖魯佛倫泰》、《頭等侍衛揚達克巴圖魯托爾托保》、《小金川賞給頭等侍衛木塔爾》、《屯練土都司舒克丹鄂巴圖魯阿忠保》、《鄂克什土舍圖克則恩巴圖魯雅滿塔爾》、《綽羅斯布土舍綽爾嘉木燦》。現在德國柏林的油畫肖像的作者是法蘭西傳教士王致誠(Jean Denis Attiret,公元1702-1768年)、波希米亞傳教士艾啟蒙(Ignatius Sickltart,公元1708-1780年)和另一位義大利傳教士潘廷章(Joseph Panzi,生卒年不詳)。其中的水平高下不一,以王致誠的幾幅畫得最好。以上的肖像畫中有些局部如衣飾,可能是由中國的宮廷畫家補繪的。


婉嬪像

這些歐洲傳教士畫家所畫的人物肖像畫,在造型上都比較嚴謹,注重解剖結構,但是在光線的運用上則與歐洲畫法有所區別。歐洲畫家喜歡表現人物臉部在特定的光線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傳統的中國「寫真」技藝,則要求被畫者是不受光線變化常態下的相貌。從以上的清宮油畫肖像上可以看到,歐洲畫家來到中國後畫風的這種變化。

由於在清宮中供職的歐洲傳教士畫家的藝術活動,已經成為中國美術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他們的作品也就作為中國前期油畫肖像畫來加以論述和介紹了。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捐助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