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運也在適應民主 -- 柏林大會有一點不同意見是不是分裂?

作者:作者:彭小明 發表:2006-06-29 05: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06年世界支持中國和亞洲民主化柏林大會結束以後,網際網路上出現了一兩篇對會議宣言持不同意見的文章。有的人判斷說,是不是這次大會又失敗了,民運又分裂了?這樣的想法不合時宜。恰恰是王國興、黃濟人等民陣總部和地區分部負責人這樣的民陣幹部提出一些不同意見,表明民陣的確是一個具有民主素養和民主傳統的組織。表明大會的宣言表達了與會者主流的意見。問答和論辯之間,當今民運隊伍的素質和修養已躍然網上。民運的思想交流是活躍的,交流的方式也是健康的。

一場有多個民主社團參與的國際性大會,通過一個決議要達到百分之百的通過,沒有任何不同意見,幾乎是不太可能的。魏京生先生有一段講話很精彩:「要人家百分百同意你,到頭來只剩下你自己」。

歷史上大會百分之百通過的事例,當然不是沒有。那就是東德共產黨領導下的最高人民議會,還有就是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統治下的總統大選。歷史證明它們一個是昂奈克狡詐的弄虛作假,一個是薩達姆刺刀下的恐怖選舉。說到底,即使是中國共產黨的歷次高層會議也很少有一致同意的情況。何況一次民主多元的國際大會呢。大會的爭議也恰好證明我們表達了國內外同胞的意見。歷來對於最惠國待遇、國外制裁行動、取消武器禁運、武力解決台獨問題等重大決策,民運內部、國內知識界和人民群眾中都存在著爭議。大會上不出現這些爭議才是咄咄怪事。

我們多數人在國外生活已有較長的時間,看到歐美日澳和臺灣的民主社會中,一個社團或政黨內部出現政見的爭議,實在是萬分正常的現象。意見領袖們有的在黨內繼續爭
論,有的甚至不願容忍分歧而另立新黨,然後時而跟原來的政黨合作,時而跟原來的政黨對立。大家互相尊重,有的仍然不失為朋友。說實在話,民陣籌備這次會議的本意就是來「求大同存小異」的。更沒有「整合海外民主運動,搞大聯合」之類的動機。因為民陣看到,亞洲和東歐出現的現代新民主國家沒有一個不是多元民主,多黨競爭的社會,價值越多元,發育越健全。相信海外的各界人士,國內的知識界和各階層老百姓、海峽對岸的各界朋友都能體諒大會籌辦者的這一片苦心。畢竟海外的民主運動已經不是十七年前剛剛從天安門廣場僥倖出逃,驚魂甫定,草創社團時期的吳下阿蒙了。

民主運動的文化就是不同於共產黨文化。這裡沒有一言堂。主流意見和分歧意見有爭議,但是民運還是繼續發展。批評和建議使當事人戒驕戒躁,隨時準備彌補錯漏與不足,並與對方努力溝通。不僅民運隊伍自身已適應了這樣的文化,我們也要讓國內關注民運的朋友們適應這樣的文化,甚至中國黨政集團也在適應這樣的文化,他們也開始知道,海外民主運動中總有一些分歧,但是民主運動並不因此就分裂就滅亡,機體反而更健康。總而言之,會議為國內外創造了新的民運面貌,民運的身心已越來越健美。
--------------------------
原載《議報》第256期(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