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美國的尊老觀念

發表:2005-04-20 18:4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多年前,一位中國作家曾有些疑惑地說,「美國人民在他們憲法上所規定的許多人權之中,居然忘掉了受子女供養的權利,這是奇怪的,因為這是一種由服役產生出來的權利和義務」。但這就是美國的現實,一個在親子觀念和敬老觀念上與中國有很大差別的社會。

在美國,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顯得比較「理性」的。這一方面是由於美國人很小就有了自立的意識,這種意識不僅影響到與父母的關係(不願意過多依賴父母,從而也減少了與父母的共生程度),也影響到與子女的關係(美國老人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愛好自立的生活,並且覺得依賴子女是可恥之事)。另一方面,由於生活壓力較大,年輕人的絕大多數精力都要用在工作上,工作變動往往也比較大,經常是從國內跑到國外,從這個城市跑到那個城市,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少,而且往往是距離很遠,想盡孝也不易。

還有一個客觀因素。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老年人不僅有社會保險福利這一重要的生活來源,還可以早早參加養老金計畫、儲蓄存錢、參與投資,為養老作好準備。因此,美國人雖然在銀行存錢不多,但在股票市場、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等方面的投資相當大,從而為自身養老打下了比較穩固的經濟基礎。由於經濟相對獨立,就無須「養兒防老」了。

不僅如此,美國人的退休生活也相對比較豐富,這也使得子女比較放心老人的生活。據調查,在物質上衣食無憂的美國老人,很多都選擇回「學校」上學,還有一些人則選擇了旅遊,也有一些人選擇了繼續工作,通過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發揮創造力以贏得「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不過,還是有些青年選擇與父母在一起。儘管美國是個實用主義「暢銷」的國度,但很多人還是難以忘記父母曾為撫養他們而勞苦工作,在他們患病的時候夜不能寐,在他們小時候為他們洗尿布……沒有那20來年的養育,他們又怎能成家立業?為了使父母的晚年生活能夠祥和、康樂,許多年輕人在擁有一定物質基礎後,把父母接來一起生活,三世同堂也
是其樂融融。

但遺憾的是,更多的美國青年對與父母在一起生活並不很感興趣,有的是怕麻煩,有的是與父母有隔閡,有的是希望有自己的二人世界,還有的是認為人老了應該社會養……這也使得美國的老人普遍地缺少天倫之樂,而不得不自己去找尋人生的樂趣並早早為取得生活的保障而作好準備。這種狀況的惟一「好處」是,它促使人們較早地自立,並且有很強的養老保險意識,而國家也不得不致力於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黃昏」孤獨,導致人情的冷漠--許多子女幾十年都不回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有的老人死了很久都沒人知曉--由於缺乏心理慰藉,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心理問題都很多。為了減少寂寞和維護自己的經濟獨立,有的老人還特別選擇了同居而不結婚的生活,如此婦女就仍然可能得到全部的社會保險福利金。

應該指出的是,由於這種親子關係已成社會「風尚」,大多數人都能夠接受現實,很多人從年輕時就開始作好養老的準備,也使得白人的失落感要比華人低許多。在美國,因為難以接受美國式的親子關係,華裔老人的自殺率都明顯高於白人,據悉,80歲以上的女性華人自殺率比白人竟高出10倍。這也從另一方面提醒國人,如果一味追求美式的「瀟灑」生活,就會給中國老人帶來很大的傷害,畢竟,他們為孩子付出的要比美國家長多許多,對子女的期待也遠遠高出外國老人,而在心理上也缺乏親子關係疏遠的準備,我們的社會保障體系也遠不如美國完善……如果我們也像一些美國青年那樣做,對父母是不公平的,良心上也說不過去。


讀者推薦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