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蘋果日報報導,中國政府承認全國目前有2700萬兒童失學,佔適齡兒童一成左右;該報接著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如果加上不在統計之列的城市民工子女、超生小孩及統計時的誤差等,失學人數估計高達5000萬。
新華社曾報導,「山西離石市,5年前為『普九』不惜舉債;一些地區負債的學校的比例甚至高達90%。而學生流失仍較嚴重,有的鄉鎮初中生流失率達10%以上,讀不起哪。」據一些政協委員反映,有的農村中小學的失學率達到30%,個別貧困鄉村的初三學生輟學率高達50%。失學正在不斷葬送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的前程。
那麼城市的情況怎樣呢?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導,城市失學現象也開始冒頭,令人震驚:「在寒冷的中國東北城市吉林,一個冬日的下午,小男孩李仲剛(音譯)在狹窄、冰冷的小巷子裡消磨時光。他的母親在不遠處忙著為一對年老的夫妻修理破損了的窗戶,當她看見自己十歲的兒子一個勁兒沒頭沒腦的跑來跑去,忍不住張嘴斥責他兩句。然而當她想到其他的十歲小孩正在教室裡朗讀課文,自己的兒子卻因為貧窮沒辦法上學,做母親的心又軟了。」
至於流動人口的情況則更為堪憂。據《中國青年報》2004年05月14日報導:我國流動人口規模已超過1億人,其中18週歲以下的流動兒童有1982萬人,佔全部流動人口的19.37%。我國流動兒童失學率較高,達到9.3%。近半數適齡兒童不能及時入學,"超齡"上學現象非常嚴重,不在學兒童"童工"問題突出。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一名失學小女孩馬燕在日記中寫道:「今年我上不起學了,我回來種田,公(供)養弟弟上學,我一想起校園的歡笑聲,就像在學校讀書一樣。我多麼想讀書啊!可是我家沒錢。」「馬燕現象」在當地極為普遍。或許你會說,寧夏是老少邊窮地區,不具備代表性。那麼讓我們來看看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吧!山東省棗莊市婦聯主持開展了一項「代理媽媽」活動。該活動鼓勵動員社會各界人士,以一腔真情,獻一份愛心,盡一份義務,爭當失去單親或雙親困難兒童的「代理媽媽」。「代理媽媽」活動在在線救助網頁上這樣寫到:「我們在調查的基礎上,現將首批特困兒童的名單公布如下,以下兒童有的是失去單親、有的是失去雙親,有的是家庭極度困難,且他們的學習成績均在班級前20名,目前面臨著輟學或已經輟學,期待著您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茲錄數則於下:
「張芬 編號:109。12歲,常莊鎮店子村,西南聯小,五年級。張芬在校品學兼優,父親身體重病,不能參加體力勞動,母親精神不正常,不能料理家務,無經濟來源,生活十分貧困。
「王濤 編號:105。10歲,南石鎮西石溝村,西石溝村小學,五年級。該生要求進步迫切遵守紀律,團結同學,學習認真,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經常為班集體為同學做好事,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其父去世,母親改嫁,現跟隨奶奶生活,生活條件十分困難,無能力支付學習費用。
「史曉洋 編號:102。7歲,山亭區城頭鎮吳時村,山亭區城頭鎮吳時村小學,二年級。我今年七歲了,上小學二年級,母親是個四川人,於2001年去世,父親在外打工,收入微薄,無能力帶我就讀,我只好在家隨二爺生活。我的家庭條件甚差。
「楊程翔 編號:93。7歲,薛城福泉小區36號樓,薛城區實驗小學,一年級。楊程翔,男,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出生,現在和奶奶居住在福泉小區36號樓,楊程翔現在在實驗小學一年級二班就讀,入學以來團結同學,能自覺遵守紀律,表現很好。楊程翔的父母是區軋鋼廠的下崗職工,於2001年7月份因意外死亡,當時他才五歲。父母去世後,程翔由奶奶王守文撫養,生活特別艱苦,爺爺也於2001年11月份因病去世,奶奶是年近七十歲老人,沒有退休金,家裡已經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生活已是舉步維艱。」
首批特困兒童總計134名,至於該市還有多少面臨輟學或已經輟學的特困兒童,則不得而知。其實,即使在沿海發達地區,失學也如夢魘般纏繞著弱勢家庭的孩子。目前我國對外宣稱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實際上仍然有15%的地區尚未"普九",還有0.9%的兒童沒有上學,11.4%的少年沒有讀初中。
二、 義務教育缺失的原因
至此,我們不得不沉痛地承認,中國「義務教育」的承諾流於形式,完全失敗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目前的結果呢?!
近二十多年來,中國經濟與人民收入同步成長,然而國家教育開支卻與經濟發展脫軌。國務院早在1993年頒發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就確定在2000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要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但直到今天,教育投入也僅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以致於竟荒唐到比世界上最貧窮的非洲國家烏干達更低的水平。
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嚴厲批評了中國政府忽視教育的政策。由於國家教育總投入嚴重不足,義務教育經費所佔比例偏低以及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失衡等問題十分突出,各地於義務教育階段收取的課本費、雜費的數額遠遠高於學費,免收學費失去了意義,導致中國適齡兒童、少年就學率長期偏低,失學現象十分嚴重,「義務教育」現狀堪憂。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一直是教育界的夢想。儘管2001年這一比例走出て詒3值?.4%左右的低谷,上升到3.19%,但與世界5%的平均水平仍相差甚遠。只能與柬埔寨(2.9%,1996年數字)、尼泊爾(3.1%)等亞洲窮國相提並論。印度政府近年的教育經費年年大增,過去兩年都已佔GDP 4%以上。發達國家自不待言,例如以色列為7.0%,挪威為6.8%,瑞典和芬蘭為6.6%,丹麥為6.5%;即使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也達5.0%、馬來西亞為4.9%、墨西哥為4.6%。
中國城市教育經費遠高於農村,城鄉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差距。以1999年全國教育經費支出和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構成為例,在全國5721.57萬在校初中生中,農村學校的比重是57.2%,而教育經費支出佔初級中學總經費支出的47.8%;全國初中生均教育費支出(含城鎮和農村)為1102.50元,其中城鎮為1423.85元,農村為861.64元,農村初中生人均支出僅為城鎮初中生人均支出60.5%;13547.96萬普通小學生生均教育費支出為625.45元,其中城鎮為841.11,農村為519.16元,農村生均經費僅為城鎮的59.9%;普通小學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為378.72元,其中城鎮為515.27,農村為310.58元,農村生均支出為城鎮的60.3%。即義務教育階段,國家在農村的投入僅佔對城市投入的六成左右。令人遺憾的是,城鄉差距至今沒有絲毫改善,反而在不斷擴大。
另一方面,非義務教育投入大於義務教育,已經嚴重倒掛。據資料介紹,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為1.93億人,佔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總數的78%,但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卻始終低於60%。在義務教育佔教育投入的比例方面,一位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作了一個形象的統計:發達國家中,一個大學生教育經費相當於1.5至2.5個中學生經費,相當於2.5至3個小學生經費,用一個簡單的算式來表示,大體為1:2:3。而我國呢,一個大學生經費相當於6個中學生、10多個小學生的經費。如果說到學生均公用經費,我國大、中、小學生之比則為1:50:93。也就是說,一個大學生的國家教育經費投入居然相當於93個小學生的!
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是中央財政承擔的義務教育的份額太少。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目前我國義務教育的投入中,鄉鎮負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2%(《南方週末》)。必須看到,縣鄉兩級負擔的87%基本上都直接來自農民---農村義務教育的費用基本上都是由農民直接承擔的。本來基礎就薄弱的縣、鄉財政在發展義務教育中承擔了主要責任,而財力較強的省和中央級財政,卻承擔了較小的責任。這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不同的。比如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