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平:大選爭執中的理性與責任 呼籲臺灣大選雙方靜候法院裁決

發表:2004-03-22 00: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臺灣大選投票落幕,據當前驗票結果,民進黨以3萬票微弱優勢勝出,而國親聯盟則進行訴訟抗爭,要求重新驗票。選前一方總統候選人遇刺,選後一方不服結果,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於民主剛剛起步的臺灣來說,考驗確實很大。法院的最終判決還不清楚,但就目前情勢而言,各方繼續保持理性態度,互相包容,互相理解,靜候法院裁決,擔負起維護民主政制、維護臺灣社會安定團結的責任,才是最令人稱道的做法。

在民主社會的投票競爭中,各方觀點能夠得到充分的表達,民眾也會被充分動員,這既是民主的巨大優點,但同時也帶來危機因素。因為這種表達與動員會導致更大數量人群的觀點對立,出現情緒狂熱,如果事後無法順利化解,局面失控,就可能引發不測。臺灣此次大選,投票率奇高,兩方又勢均力敵,造勢熱烈,危險度很高。因此,臺灣民眾及黨團領袖選後均應慎重行事,注意輸導選民情緒,避免事態惡化,走向亂局。對目前的訴訟爭執,同樣應當以巨大的理性與責任心審慎對待。

在西方社會民主機制剛剛運作之時,也出現過一些不理性因素,但今天臺灣有機會目睹與學習他國經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中間的彎路與教訓。在民主制度尚待完善之時,更需要民眾及黨團領袖的理性與責任感來因應危機。所謂理性,就是充分理解民主種種利弊,更平靜對待民主過程與投票結果。所謂責任,就是在結果不符己意時,能夠按照正常法律渠道進行申訴,並在經過一系列辯答之後,抱著負責的態度,尊重法院的最終裁決。正如兩千年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戈爾所說,歷史上有很多類似的激烈的競爭,它們也都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爭論後得到解決,而且每一次不管是勝方還是敗方,都是平靜地接受最後的結果。臺灣黨團領袖、臺灣民眾如何對待此次大選,包括法院最後的裁決,將反映臺灣社會的理性程度及相關領袖的責任心。

在制度未完善之前,政治領袖人物的表態對民眾的反應有巨大引導作用,因此,他們應當首先負起責任,作出表率,直面結果,化解衝突。歷史上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範例。

一個半世紀以前,落敗者參議員斯蒂芬.道格拉斯就大度地對剛剛贏得總統競選的林肯說:「黨派感情必須讓位於愛國熱情。總統先生,我將永遠和你站在一起。願上帝保佑你。」

兩千年美國總統大選,戈爾選民票比布希多30多萬張,但因為佛州幾百張極小數量有爭議的選民票,在選舉人投票中輸給了布希。在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後,戈爾儘管獲得很多民眾支持,對裁決並不心服,但他表示坦然接受聯邦最高法院的決定,並接受選委會作出的最後結果。

戈爾的最後演講更為精彩,他對當選總統布希說:「黨派分歧的殘餘必須丟在一邊,願上帝保佑你,為這個國家掌好舵。」基於民主的力量,為了民族的團結,他承認競選失敗。因為除了對政黨的忠誠之外,他們還有更大的責任,國家應當被置於政黨之前來考慮。他說:「我們時刻牢記:我們都屬於一個民族,有著共同的歷史和共同的命運。」因此,他無條件地承擔自己的責任,盡力協助他共建《獨立宣言》和《憲法》所描繪的藍圖。他說,讓和解精神永遠和我們同在。他理解很多支持者會很失望,他自己也很失望,但是他相信他們熱愛祖國的感情會戰勝這種失望。他個人將聽從新總統的指令。他號召所有的美國人,特別是要力勸那些站在他一邊的人們,聯合起來,站在當選的下屆總統身後。戈爾坦然接受裁決,化干戈為玉帛的做法,得到了舉國一致的高度評價,值得臺灣各黨團領袖學習。

法院最後的裁決無疑是各方最關注的內容,但不管最後怎樣,結果顯然很難讓兩方同時滿意。因此,各方應該有接受任何可能的法院裁決的準備。這種心理準備開始得越早越好,因為情勢的因應及發展已經開始,因此理性與責任也需要從現在開始擔當。在選前的遇刺險情中,雙方領袖、民眾表現冷靜理性,讓大選順利開場。現在面對再次爭執,筆者呼籲兩邊黨團領袖、臺灣民眾繼續以理性與負責的態度來對待,走過這段艱難歷程,化解這場可能的危機,那才是臺灣百姓的真正福音,世界所有熱愛和平與民主人們的最大寬慰。(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