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中國的高等知識精英到底有多腐敗?

作者:老田 發表:2003-11-22 02: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許多人對最近20年來中國的科技發展成就不太滿意,一些人藉此說對科技的扶持力度不夠,需要更多的傾斜;還有一些人說市場的接納機制不健全,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總而言之,跟人都沒有關係,只是機制不好,因此妨礙了人的發揮,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剛剛好瞭解幾件相關的事實,並根據這些事實作出一些自己的判斷,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去年武漢某著名大學的一個國家級實驗室,召開一個學術成果評審會議,邀請了國內同行業最知名的專家──一位院士,來參加評審。負責會務工作的處長後來告訴我們,這個院士的派頭之大,完全是前所未聞。首先他說自己有一個隨行人員,要求主辦方包來回程機票,因為這幾年正是高校銀子特別多的時間,也就不在乎。結果這個隨行人員一到,大家都難免大吃一驚,這位院士已經年逾古稀,對方是一個韶齡少婦,而且公然就住在一起,毫無避諱的意思,也算是「君子坦蕩蕩」了。這個國家級實驗室的負責人還對筆者說,因為經費太多,實際上科研做得很不好,一些關鍵人物和學科帶頭人,動不動就出國去呆著,也不知道要幹什麼。國家已經連續兩年給這個實驗室亮了兩次黃牌,再沒有像樣的科技成果,這個實驗室就要取消「國家級」資格了,因此學校也很著急,一著急就又給了1000萬經費,結果又加強了出國風。他作為負責人很困難,也沒有辦法去管這些教授,提建議都要等機會,等一個對方願意聽而且不會跳起來的機會。因為上面的高人老是出國,下面的工作人員就經常來找他提意見,而且工作不熱心,他沒有辦法,也只好以哄為主,教授出國,就安排工作人員去游一下三峽吧,免得他們軟抗,工作無法推動。也是這所大學,一個小有成就的教授,五十來歲就死了,他的同僚說起他來,就說這個人不早死才奇怪,平時生活上如此放縱,精力早已透支,他老婆從來都在晚上見不到他的人,整天在家裡跟他吵架。
  
  對於國人寄予厚望的「863工程」,一位知情者的說法著實叫人大吃一驚。他說這個所謂的「863工程」就其操作方式來說,主要是一個科研經費和學術地位成長的分肥計畫,是由在政治上和學術上積累比較多的那些人,按照自己從事的專業來決定國家應該拿錢扶持什麼方面的項目研究,研究什麼內容,邀請什麼樣的人參加,最終成果評定也是內部人進行。他還說這樣一個操作機制,自己決定項目、自己招標、自己評標、自己中標、最後還是自己在那裡決算和驗收,如果是用在修高速公路上,檢察院早就可以抓人了,這些人也早就應該鋃鐺入獄了,但是這樣的機制用在與國家發展至關重要的科技領域,竟然就可以長期暢通無阻。這樣的學術課題選擇機制,使得中國有限的科研資源分配與社會需要相脫節,乃是應有之義,如果反而適應了社會需要,那倒是與「瞎貓每次都碰到死老鼠」的可能性差不多;而且現代科技的發展與應用,需要多個方面的精誠合作與長期攻關,尤其需要加強薄弱環節的研究與攻關,這些要求剛剛好在我們今天的學術資源分配體制內無法體現,因此缺乏成果進入社會應用領域,當然是一個可以預期的後果。今天流入學術領域的經濟資源,許多就是這樣地按照既定的地位決定著未來的分配,並且已經明顯地出現了這樣一種傾向:學術界里許多人試圖把這樣的分配份額變成可繼承的遺產,進行代代相傳。所以對那些學術腐敗,比如某著名大學副校長搞假學術成果的事情,不要過於大驚小怪,今天中國的科研經費乃至學術地位都是一個分肥機制的產物,出現的這樣的副產品,剛剛好是恰如其分的。
  
  在中國最高科研機構裡,這兩年的經費也大幅度增加,結果錢多到無法用完的地步。於是,這個機構就用這樣的經費,大量聘請海龜,給予年薪數十萬元的高薪。這些海龜許多人並沒有什麼真材實料,主要就是文憑比較香一些,許多人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研究人員,要適應中國的具體科研條件,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說穿了許多人目前只有「學徒工」的實力,這些人的工作方式也就是每週到辦公室去兩個半天。這麼一來,原來大部分兢兢業業做科研工作的人,都不愛干了,干死幹活也只有幾千元一個月,多數人的積極性被徹底打擊下去了。
  
  還有北京的一個著名高校,裡面有一個文科的重點學科,因為國家給學校的錢特別多,竟然分到了800萬的研究經費,這個學科主要的研究說穿了就是看書寫文章,書由學校的圖書館供應,自己的圖書室只補充少量的新書。這個錢完全沒有辦法用完。這個學科總共有8個人,日常就想辦法變著法兒花錢,今天這個去美國,明天那個去歐洲,反正什麼花錢就折騰什麼,錢不花完的話,下一個撥款時間段的經費數量就要減少,因此大家有共同的義務維護這個撥款額度不減少。這個高校最近沸沸揚揚的要搞改革,實際上也是要把學術地位高的人聯合起來,準備壓制和邊緣化學術地位低的人,借所謂的改革名義去保護最大的既得利益者群體,給那些地位低同時也是要承擔繁重教學任務、多少有些心懷不滿的人群加上緊箍咒。各位最好不要被改革法案中間所謂的國際慣例和英語詞彙蒙住了,其實這個改革方案是典型的近20年來發展起來的中國特色:要在大學裡依據個人現在的學術地位建立更為明確的基於職業利益的分肥計畫,分肥過程要做到更大程度的分配傾斜和分配份額集中。
  
  大學經費多還有另外的奇聞,一個當編輯的朋友告訴我,一個大學的某重點科系曾經要跟他們合作,每年給雜誌多少經費,而雜誌則要每年給發多少篇稿子做回報。因為這個雜誌是相關機構定的核心刊物,在雜誌上面發了稿子之後,按照大學通行的慣例,就等於有了學術成果,可以進入統計數據,標誌學術進步和科研成果,對個人可以用來作為晉升職稱的依據,對於學校甚至可以推進一個大學的排位變化。
  
  這就是我瞭解到的中國高等知識精英的現狀,這就是我們國家準備指靠他們來實現科技進步和社會科學建設的高人,到底是這些高人參與並建設了一個自肥體制,還是反過來體制問題束縛了人?是人決定了體制還是反過來體制決定了人?今天學界和輿論都說中國一定不能搞技術研究,只能跟著西方的屁股後頭爬,這到底是為特定人群推卸他們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還是說中國確實真不具備進行科學研究的人才物質條件?這些都是需要深入去追問的,不知道我所瞭解的情況是不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歡迎大家補充。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