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首先必須是道德的。以公平與正義為代價的穩定,是不能夠接受的,也是不可能長久的。穩定必須是自然、本質的。強制的「穩定」是表面穩定,是不真實的。毛澤東時代,政府以高壓手段控制人民,整個社會似死水一潭,其間充斥著壓迫、特權與歧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國如一座活火山不斷地積聚憤怒與仇恨,醞釀著最後的總爆發。那不是穩定,而是死寂;那不是穩定,而是彌天大難的前導。正因為此,中國才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
自此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社會狀況相對安定,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但是,所有這一切都既非因為某黨、某人的英明偉大,更不是源於穩定,而是因為改革開放。不僅經濟的高速成長,而且社會的穩定本身,都是改革開放的長期和穩態後果。不過,
當下經濟發展速度已呈不斷遞減的態勢,社會亂象也在不斷增多。這充分說明該效應業已走到了自己的邊際,約束已經顯現。此時,如果不能採取斷然措施,回過頭來勇敢地革除我們小心翼翼地繞過、寄希望其不掣肘、但實際上卻一刻未停地羈絆中國進步與發展的制度毒瘤,則不僅經濟繼續成長的希望會化為一團泡影,既有的經濟成果也會毀於一旦,社會動盪也必將不可避免。
上個世紀90年代初,前蘇聯、東歐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局勢十分嚴峻。此時,政府有兩個選擇。一是做表面文章,盡力維持現狀,拖一天算一天,做一隻將頭埋進沙土中的鴕鳥,坐待社會矛盾自我發展激化。好處在於,政府可以不承擔任何責任,罪魁是前期的共產體制。壞處在於,人民不得不在毫無希望的局面中苦捱,並痛苦地承受最終的巨大災難。另一選擇是,政府主動衝擊,採取積極的改革措施,先行釋放政治和經濟風險,在改革中吸收消除之,重建社會和經濟。該策略能促使社會盡早成功轉軌,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快車道。問題在於初始代價極高,民眾可能遷怒於政府。經反覆權衡、再三分析比較,該地區政府集體採取了主動改革的對策。
和預計的一樣,該地區經濟立刻大幅衰退,不安定苗頭此起彼伏。不少人當時預計該地區必然會爆發大規模的社會動盪,政治和經濟改革將難以為繼。然而,10多年過去了,該地區不僅社會狀況穩定,經濟走出谷底,並開始強勁增長。經過政黨輪替的考驗,自由民主的政制制度業已穩固確立。該地區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積極參與到國際事物中去。
這充分說明,只要改革在根本上是正當的,人們就會樂於承受轉化的代價和為找到切實可行的實施辦法前所必須的漫長試錯過程。開明的改革不僅不會削弱政府權威,相反,會讓政府更具活力。
由此可見,作為後果而非前因的「穩定」,不僅不應該、也不能壓倒一切。只有進步與發展才能壓倒一切。只有作為進步與發展而施行的改革才能壓倒一切。唯有真理與正義才能壓倒一切。
(原載《議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