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機構改革不是政治改革

發表:2003-03-01 17: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兩會"召開前夕,中共舉行十六屆二中全會,除了就人事問題最終定案以外,也為"兩會"確定基本的政策框架。中共"十六大"後第四代領導集體逐漸成形,他們的政策基調將通過"兩會"的形式呈現出來,因此本次"兩會"尤為引人關注。

中共十六屆二中全會的決議表示,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的意見",建議國務院根據這個意見形成"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交十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顯然,機構改革將成為本次"兩會"對社會各界對改革的期待做出的主要回應。坦率講,這樣的回應不僅完全不能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是令人失望的。

隨著經濟改革的空間逐漸縮小,社會各界對政治改革的期望正日益提高。在前不久《人民日報》等官方機構做的一次民意調查中,人們最關注的十個問題,排前三位的分別是"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加強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顯然,這三條都與政治制度的變革有關。政治改革,已經成了人民最大的訴求。而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仍然迴避這一訴求,卻以機構改革來取代政治改革。

所謂機構改革,據說主要是對政府機構進行整並,將國務院的29個部委縮減成21個,新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國家發展規劃,農業,能源等八個委員會等。近二十年來,這樣的機構改革已經成了幾乎每一個新任總理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國務院各部委排列組合般地整並來整並去,這場陳年老戲卻還仍然在唱,已經證明了機構改革的侷限性。

從上述民意調查可以看到,人民最期待的不是權力形式的變換,而是對權力本身的制約與改革。真正的政治改革並非"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這麼簡單,也與"改進工作作風"風馬牛不相及。十六屆二中全會決議把這些作為政策目標,說明並沒有擺脫以往歷屆領導集體的舊招式,更談不上開創新局面。從江澤民不準備退出中央軍委主席職位到仍舊以機構改革作為新一屆政府工作重點,我們完全可以確定,本次"兩會"不可能在政治改革上有什麼實質性的舉措,所謂"政治文明"的提法,也將只是說說而已。"兩會"未開,已足以令人失望了。

(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王丹)(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