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謠:「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關東糖等小食品,由膠狀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時代,這是極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關東糖,預示著春節已經不遠了。當然,「灶王爺」不食人間煙火,這種希冀「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賄賂」,自然成為孩子們的口中之物。
老北京人,特別講究「過年」,於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謠。民謠中列舉的臘八粥、炸豆腐、燉羊肉等等,都是老北京的春節美食。
春節時僅有以上幾種食物,當然不算是豐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馬等,不僅是北京地區滿蒙等少數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北京人昔日還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至於除夕之夜的餃子,其中的素餡餃子要用來敬神,大家吃的則是肉餡的。生活不富裕的人家,則以肉、菜混合為餡。即便最窮的人家,過年時吃餃子的「程序」是不會少的。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等做成的涼菜,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涼菜。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易於「生火」、生痰,這些涼菜可以彌補這一缺陷。
當各式葷素大菜已備齊時,北京人還備糖果、乾果、瓜子和「雜拌兒」,所謂「雜拌兒」,即是今日之什錦果脯。當年這些小食品是人們圍爐閑坐、守歲辭歲時的美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