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邓石如篆书〈荀子·宥坐篇〉。右: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图片来源:看中国合成图)
邓石如(1743~1805年),原名琰,字顽伯。因避清仁宗嘉庆(颙琰)讳,以字行。又号完白、完白山人、古浣子。自称游笈道人、凤水渔长、龙山樵长。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徽省安庆市)人。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画家、文字学家。尤其书法、篆刻造诣极高,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研墨盈盘 寒暑不辍
邓石如9岁时随任私塾教师的父亲读过一年书,10岁因家贫辍学。其后以采樵、卖饼饵维生,“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受祖父和父亲影响,对书法、金石、诗文兴趣浓厚,刻苦自励,自学仿汉人印篆和隶书。17岁开始靠写字、刻印谋生。20岁曾于家乡设馆任童子师,然因不耐学生憨慢而去,祖父携其至寿州教蒙馆训蒙。21岁丧妻,悲痛辞馆,离开伤心地,书刻外游,缓解丧妻之痛。
邓石如32岁至寿州教书,认识生命中的贵人——寿州“循理书院”山长(院长)、以工李北海书法闻名的书法家梁巘。得梁巘赏识,推荐给江宁大收藏家梅镠三兄弟,客居梅家8年。邓石如勤奋习字,尽摹所藏秦汉以来金石善本,眼界大开,“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书法功力大增,真、草、隶、篆四体皆精。离开梅家后,邓石如以一肩一笈书开启江湖游食生涯。经常着一袭布衣、一双草履、戴一顶斗笠、携一根藤杖,到处寻师访友,遍览名胜,并临摹大量古代碑碣,为谋生计而游走各地。
不攀权贵 一剂“清凉散”
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邓石如客居户部尚书曹文埴幕府,乾隆皇帝即将过80寿辰时,曹文埴邀邓石如一起进京祈福。他不愿和曹文埴的大队车马同行,独自戴着草帽、穿芒鞋、骑毛驴前往。
曹文埴官轿因山东水灾而耽搁,邓石如在济南开山赶上他。当时,官员们正隆重迎接曹文埴,恰巧邓石如骑驴经过衙门口,门卫予以呵斥。曹文埴见状,急忙请邓石如上座,向宾客介绍:“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满座皆惊,要替邓石如准备车马随从。曹文埴了解邓石如的高洁品行,遂说:“我想拉先生进京,先生不肯与我同行。我已经很委屈先生了,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成全先生的志向。”官员们大为佩服,一起送邓石如出门。邓石如依然跨上毛驴而去。
邓石如进京后,书法家刘墉、鉴赏家陆锡熊见其书法,大赞:“千数百年无此作矣。”时人皆以内阁学士翁方纲为书法宗师,邓石如不愿结交权贵,不登门拜访,翁方纲因此忌恨、排挤他,贬抑其书法。
后来曹文埴介绍邓石如任兵部尚书两湖总督毕沅幕僚。毕沅治学遍及经、史、金石、小学、地理等,喜好风雅,礼贤下士,门下聚集许多江南名士,享受轻裘肥马的奢华生活。然邓石如清贫不改,依旧坚持布衣徒步。因看不惯官场习性,不愿阿谀权贵,任职3年后辞职。毕沅留他不得,为邓石如送行时,由衷的说:“先生是我幕府中的一剂清凉散,如今,先生走了,我的幕府也失色不少。”
返乡后,邓石如买田建屋,亲书“铁砚山房”匾额于门首。也经常将贩售书刻所得救济乡人,尽力资助贫苦无法下葬者。此后,他仍游历四方,会晤友人,切磋技艺,书刻艺术也越臻化境。
四体皆精 国朝第一
清代中叶碑学兴起,一改清初帖学笼罩书坛的颓弱之势,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剧变时期。虽然崇尚碑学者众,但能广泛汲取传统养分,又富有创新精神,融会贯通,创造出碑派新面目的一代巨擘唯有邓石如。
邓石如以篆意写隶,佐以魏碑的气力,体方势圆,独树一帜。图为邓石如隶书五言联 轴。(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邓石如擅四体书。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再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和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以隶法作篆,突破玉筯篆的樊篱,使用长锋软毫,线条厚重雄浑,笔力遒练,为篆书开创了崭新的风格,被后世学篆者奉为圭臬。又以篆意写隶,佐以魏碑的气力,体方势圆,独树一帜。楷书则追本溯源,取法魏碑,多用方笔,蕴含隶意,古茂浑朴。行草书主要吸收晋、唐之草法,又揉入篆隶和北魏书意,笔法迟涩飘逸。
邓石如出身寒微,一生饱受生活煎熬。但他刻苦自励,不畏艰苦,不慕荣华,始终保持布衣本色,坚持走在艺术创作的路上,最终卓然成家。其书法在清代评价极高,时人称他的篆、隶书为“神品”,有“四体皆精,国朝第一”美称。
此外,邓石如的篆刻得力于书法,庄严苍劲,技法精湛,达到“书从印发,印从书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境界。一变当时印坛只取秦汉的面貌,承前启后,世称“邓派”(皖派)。
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赞誉:“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