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手中的外汇储备永远是固化财富的根本手段 ( 图片来源: 看中国摄影图 黎天艺 )
【看中国2017年6月18日讯】读懂6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6月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新的降费措施,针对建筑、能源、银行和保险等几个领域推出4项降费措施,预计每年可再减轻企业负担2830亿元,合计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其中降费占到了60%以上。
当下实体经济举步维艰,为企业减负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本次会议的降费减税力度依旧不是千呼万唤的全面减税,而只是个别行业的局部调减。一般人可能漠不关心泛泛看过,但民营企业家眼中看到的是什么呢?嗯,从获得减费实惠的行业来看,基建、能源、银行、保险……虽不敢说是清一色,但基本是垄断国企,和民营企业关系真心不大。
关于这方面不多说,来看另一方面——减税&降费?
先看一组财政部网站数据。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7841亿元,财政赤字2.83万亿元,比去年两会通过的2.18万亿元的预算赤字足足超出了6500亿元!
而今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这意味着,财政赤字将继续保持在3%的国际警戒线水平。
看完后作何感想?虽然经济增速在逐年放缓,但财政收入却并未随之下降,反而连年高速增长。然而即便如此,水涨船高的赤字清晰表明,政府财政始终处于入不敷出状态!特色国情下,不到万不得已,体制内群体的主意暂时是不能打的,那么财政支出也就很难有真正下降的空间,而只会随着体制愈加臃肿继续稳步上涨。羊毛出在羊身上,从这个角度讲,实行大规模减税的基础其实并不存在!
当普遍减税根本不具备条件,最多只能是小幅度的结构性调整时,降费也就成为了开会时不得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儿。顺道说下什么叫结构性减税,此消彼长而已,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在这种减税力度、营商环境下,‘金凤凰’到底会不会飞来呢?
别忘了,大洋彼岸那个地产商人出身的总统,为了引动资本流向他那边,在减税上那可是下足了血本的哦。是不是很讨厌?大家携起手来那啥多好,你非要减什么税?当今世界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比拼的除了市场消费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投资环境对投资人的吸引力!
主将亲自披挂上阵
病根还在于5月24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3下调为A1。正是缘于这一次评级下调,让决策者感受到了中国经济被唱空的巨大压力,而穆迪评级背后直接关乎的可是投资者的信心,尤其是FDI。
而这一事件从侧面折射出了什么问题?嗯,穆迪的国际影响力,或许并不像某些媒体口中那么完全不值一哂,甚至可有可无。难道不是吗?我们看到就在下调评级第二天,中资大行以整齐划一的行动节奏,对境外的人民币做空机构展开了集体围剿,就在6月份美元几乎铁定加息前夕,人民币汇率开始一路走高。二者有没有因果?
穆迪公司之所以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因为他们的经济分析师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政府将继续通过刺激政策维持经济增速。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泼脏水吗?还是有一点子道理在里面?哼,管它说啥呢,很多国人不假思索就两个字——抵制。
好了,话题打住。下面来看股市。
蒸发货币的A股市场
6月12日,资深股民有没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嗯,2015年6月15日千股跌停!大风起于青萍之末,6月12日高位横盘后其实已经开始出现小幅下跌。回想当时的市场上下,有几人感受到了恐惧?所有人都充满了贪婪,都对政策的强横力量充满了信心,国家不会坐视股市下跌的,这一点像极了当前的房市。但后来呢?两年了哇,笔者最后的一笔试验费没撤出来,到现在还站在半山腰当哨兵呢。
来看当下。周一早盘沪深两市双双低开,成交低迷。截至收盘,沪指收跌0.59%,报3139.88点,成交额1702亿;深成指收报10119.99点,跌0.56%,成交额2171亿;创业板持续低迷,收报1775.55点,跌1.15%,成交额518亿。两年了,随着一天又一天过去,不管中间怎么折腾起伏,翻来覆去始终没有出手解套的机会。
专家不是一直在说经济已经触底反弹了吗?而且有人喊出了4000点才是底的口号,说来说去到底有没有一句真话?国家一直想的是怎么拯救实体经济保证税源,而首当其冲就是企业融资。银行贷不到款,发债利率太高,只能眼巴巴瞅着股市,而股市3000点不死不活的样子,投资者谁敢拿真金白银进去打水漂?国家到底还有没有拯救股市的高招?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为不给相关群体钻空子的时间从即日施行,两市交易所随后出台了完善减持制度的专门规则。这个消息甫一发布,立即被各路专家异口同声解读为重大利好。笔者看完,摇头苦笑了一声。利好是有那么一点,但请专家们扪心自问,有那么‘重大’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策而已,完全不值得捧脚。
吴敬琏先生口中的A股赌场已经疾入膏肓,小打小闹式的外科手术根本不足以支撑起股民的信心。问题是即便是赌场,规矩对每个人也都是公平的,运气之下愿赌服输嘛。而讽刺的是,A股市场丢掉的恰恰是“公平”二字。
举个最简单的小栗子。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股民的持股成本相差多少?你可以问问那些央企、国企的上市公司原始股东,说是象征性成本并不为过吧?而二级市场韭菜们手中的筹码是怎么得来的?那是货真价实高价买来的好不好?这种畸形的差距放眼全球绝无仅有。而这是不是就注定了原始股东在任何时候出手,都能稳赚暴利?证监会纵然限得了一时,今天不让他减持,那以后呢?减持是迟早的事儿,谁能阻止得了?更不要提那些五花八门的即时套现手段了。釜底抽薪才是监管层最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不是扬汤止沸敷衍民意。
经济难有起色,仅靠股市维稳带来的短期效应,长久来看一点用都没有。如此,这样的股市也就没有办法带给投资者长久稳定的赚钱效应,毕竟我们大多数人要赚钱只能靠经济向好支撑下的牛市。最起码,持有你公司的股票可以,分点红呗?
A股市场真的不适合大多数人。不要恋恋不舍了,那只是大佬们的漂亮情人,和韭菜们无关。
大顶铸就的房地产业
股市这个资产配置方式PASS掉了,来看看群众基础更加深厚的房市,这个一直以来几乎承载了多数人财富保值、增值梦想的神奇泡泡。
2017年后,国人蓦然发现,房子居然可以是用来住的,而自从搞懂了这一点以后,炒房热情变本加厉,上面出台所谓的调控政策也一发而不可收,那些个诸如限贷、限购、限售之类的话题都已经被谈论得滥俗了,来看看市场上还有没有翻新的花样?
从6月份开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上调首套房贷利率的大潮,这股风从一线城市刮起到二三线愈演愈烈,从四大国行到各地各级银行纷纷上调首套房贷利率至基准利率,部分热点城市几乎全部取消房贷利率折扣,个别银行开始实行1.1、1.2倍利率,更有银行干脆宣布停贷。
资本市场紧张,各行各业都缺钱,导致资金使用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银行系统半年MPA考核……这些都是原因,也都可以成为作为企业的银行提高利率、甚至是停止住房贷款发放的理由。但是,社会应当思考的是,
房子不应只是财富升值的载体,它的基础属性还是居住,对于志在某个城市发展的年轻人来说,你直接掐断了他的首套房贷款,那和直接赶他走有区别吗?当一批又一批足够优秀的年轻人,纷纷因为无法安家而出走,甚至出国,那究竟意味着什么?一念及此,想起了姜白石《扬州慢》中的一句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黍离之悲哇。
综观2017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无论是政策力度还是波及范围都越来越大。一二线城市之外,部分热点三线城市和环一线的四线城市也风声鹤唳。随着金融去杠杆带来的资金成本直线上升,房价出现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来看看影响房价的另一个因素——
租房市场。当前的基本面是,房屋租金在步步下滑,原因何在?绝口不提降低土地价格,只是一味冻结市场流动性,再加上银行因为自身资金面紧张,对房贷开始意兴阑珊爱理不理。一系列组合拳导致的后果就是,想买房的买不到,想卖房的卖不出。不想割肉,又卖不出去咋办?
只能是出租,而这必然加大租房市场供应量。经济不景气,本来租房客就越来越少,市场上突然间又冒出这么多房子,房租自然会应声下跌。反过来,房租下滑又会让越来越多的潜在买房人选择临时租房持币观望,这又对房价构成额外的压力。重重压力下,房价大顶其实已经慢慢铸就,随着重力势能越来越大,瞬间坠落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高位接盘者把房子砸在手里的可能性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一点像极了两年前今天的股市。
但房市毕竟又不完全等同于股市,它所承载的财富级别也远远高于后者,一旦投资者信心到达顶点出现反转,上演不计成本的抛盘,多少人多少年积累的财富……
股市,房市都只是工具,用到时信手拈来,价值榨取殆尽后也随时可以舍弃,寻找新的财富承载工具。但下面谈到的汇市,那就不是工具或手段的问题,而是根本了。
汇市才是根本
中国人民银行6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31日,外汇储备规模为30536亿美元,较4月末小幅上升240亿美元,增幅为0.8%。这是自2月份逆市回调,重回3万亿美元区间以来外汇储备连续第四个月环比上涨。原因?
专家眼中首先归功于中国经济发展平稳,而欧美经济体的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致使境内资金流出趋缓,而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呵呵,看看就好。
首先当然是贸易顺差。根据海关总署6月8日公布的数据,5月份出口1910.3亿美元,进口1502.2亿美元,贸易顺差408.1亿美元。
深层次原因是受特朗普政府当前阶段有意弱化美元的政策影响,美元自年初以来的升值趋势被打断,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调。非美元货币出现升值,带来央行储备中非美货币跟着升值,从而间接提高了外储总量。
最后一点最重要,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央行资本管制。通过封堵资金外流的通道,使得外汇储备的流出变得越来越困难。此外美元指数走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随之降低,也减缓了资本外流的压力。写到这里,来看看和外储密切相关的汇率。
在美元指数从103点上方回调到5月31日97.36点,在中资大行5月25日开始大规模围剿境外人民币做空机构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也仅仅是略微升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压力依然巨大。而且这还是在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方案尚未获得国会通过时,一旦通过,资本外流势必将重新汹涌不可阻挡。对于这一点,民众看得见的一面是官媒不遗余力的安抚,看不见的一面是相关部门紧锣密鼓的未雨绸缪。但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蛛丝马迹始终是藏不住的。
5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一行三会共六个部门联合制定了《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什么叫做非居民金融账户?专指在境内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在境外合法注册成立的机构。国家出台这个办法的目的何在?官方解释是通过调查非居民个人和企业开立的账户,掌握其涉税的信息,与其他国家进行情报交换,以掌握中国应纳税居民在海外的资产状况。
除此之外呢?当然是进一步加强资本管制,阻止资本外流。为什么这么说?非居民在国内国外都开设金融账户,这种身份本身就意味着,这个群体向境外转移资金非常便利,明白了吧。但是话说回来,凡事都有两面性,负面影响是什么不言自明,会迫使境外机构和个人考虑彻底离开中国。
无独有偶,再来看另一则相关新闻。
新闻背景——当前,银行卡已经成为个人出境使用最主要的支付工具。据统计,2016年境内个人持银行卡境外交易总计超过1200亿美元。
6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金融机构报送银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17年9月1日起,境内发卡金融机构向外汇局报送境内银行卡在境外发生的全部提现和单笔等值1000元人民币(不含)以上的消费交易信息。
甫一看到这则新闻,笔者立马想到了2016年12月30日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这个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办法,将大额现金交易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至5万元,以人民币计价的大额跨境交易报告标准为20万元。央行同时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个人购汇申报需要细化到用途和时间。很多人不是喟叹购汇越来越难吗?冤有头债有主,根源就在这里。
回到正题。擦擦眼睛并没有看错,额度就是1000元人民币!说得可怜点,外管局连居民在境外消费1000元都盯上了!抛开一切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力保外汇储备的真实意图还看不明白吗?从另一个角度讲,国家外汇储备的压力随着数字的节节攀升而减小了吗?不,是在加大。
有境外消费经历的朋友都知道,居民在境外刷卡消费,刷的虽然是外币,但在国内却是用人民币来偿还的。换句话说,你的境外消费过程,本身消耗的是国家的外汇储备,而你手中的人民币,呵呵,央行自己有发行权,会稀罕吗?
但同样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个人境外消费减少了,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自然就会下降了是不?而这不是和‘人民币国际化’相冲突吗?嗯,能够自然而然想到这一点的,说明已经具备了一定思考能力了。笔者要说的是,凡事都要有所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哪头更重要呢?
外汇储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毋需多言,那些天天嚷嚷去美元化的人要么假忽悠要么真无知。外储,除了可以在国际市场采购我们亟需的粮食、工业原材料等等之外,关键是它提供了央行发行人民币的基础货币之锚。根据央行数据,4月底我国基础货币余额为29.95万亿元,而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余额3.03万亿美元,按照4月30日1:6.89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折算后,外储储备占到了央行基础货币发行量的70%。是不是很重要,是不是不可或缺?
而这,就是股市和楼市都仅仅是工具,而汇市却是须臾不可或缺的根本原因。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讲,个人手中的外汇储备,也永远是固化财富的根本手段,现金、股票、房子……一切都可能缩水,但外汇却基本可以做到岿然不动,履险如夷。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