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古琴曲。古琴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冷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网络配图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桓伊善吹笛在当时很有名气,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慕名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听其演奏。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上过,桓伊与王徽之并不相识。这时船上一位客人性:“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笛声悠扬动听,清亮激猎冬高妙尽伦。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扬长而别,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根据《晋书》的先容,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雄师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后来晋孝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晋孝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对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桓伊“声节慷慨,俯仰可观”,使晋孝武帝甚有愧色,谢安也为之动容。
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古琴曲的诞生。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人鲍照《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古琴曲《梅花三弄》,明代有人以为是唐人颜师古把《梅花三弄》改编成古琴曲,流传至今。颜师古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人朱权《神奇秘谱》,谱中解题云:“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古琴为三弄焉。”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古琴谱都有所先容,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古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冷,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明人《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古琴为声之最清,以最婉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古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未几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
关于《梅花三弄》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南宋的爱国主义词人洪皓,在出使金国时,曾被扣留十余年,他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坚定不移,不屈不降,保持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最后终于返回南宋。临行前夕,他写下了《江梅引·忆红梅》一词,其中有"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的句子,表现了洪皓得知自己将返回故里的消息后,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操起绿绮古琴,演奏一曲《梅花三弄》,借梅花的傲霜凌雪来比喻自己的坚贞不屈,并以回忆江南的梅花来寄托自己对南宋的深切怀念之情。
来源:秀秀茶道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