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的最后赌注:以量化宽松刺激经济(组图)

发表:2015-01-23 1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马里奥·德拉吉曾在2012年誓言,将采取一切措施阻止各国违约和危机蔓延。(网络图片)

【看中国2015年01月23日讯】2012年,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曾誓言,将采取一切措施阻止各国违约和危机蔓延。

2015年1月22日,他宣布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印发钞票,帮助对抗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

现在,投资者、政要以及欧洲官员都期待欧洲央行将开始大量买入政府债券。事实上,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早已提前宣布这个既定事实。

在西班牙等国,政府债券的需求已经被拉高。

在此前的金融危机当中,量化宽松政策(QE)曾被英美两国欣然采用。

专用款项

欧洲央行的这一举措曾经过多个月的争论。此前,欧洲央行并不被允许通过发行货币来直接支持政府,央行一直在试图挣脱对它的权力限制。

QE能够将欧元保持在低价位,令出口价格高,进口价格低,最终增加通货膨胀。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还原“物价稳定性”,意味着令通胀更接近2%的预定目标。

但是,没有人知道,将会有多大额度的专用款项被调配。

欧洲央行会在它自己的账本上注入多少钱?此前有些人说是5千亿欧元(约合3800亿英镑、5800亿美元),有些人则说还要再多一倍。结果证明了,是1万亿欧元。

“大幅贬值”

随之而来的,就是政治上的阻力。

德国联邦银行(The German Bundesbank)反对这一举措,德国政界则对它持怀疑态度。

QE唤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恐惧。德国官员一直在警告,如果欧洲央行决定走这一步,欧元可能会“大幅贬值”。

同时,德国也明确表示,它不希望任何一个国家违约。

有人估计,欧洲央行或许会保证政府债券留在国家中央银行内,从而让各国分担风险。

欧元区的一些成员国认为,这将会破坏各国团结。

爱尔兰财政部长帕特里克·努南(Patrick Nooan)说,这样一来,将会“不再有风险的共伴效应,而且也和银行聪明的政策背道而驰”。他认为,这几乎等于是将银行体系重新国有化。

“搁置一旁”

这个充满争议的决定,可能令德拉吉难以维持欧洲央行内部的团结。

至少一个央行行长认为,这个重要的举措应该通过民主选举的政府决定,而不是行长。

除了德国对此有所保留以外,荷兰、爱沙尼亚、卢森堡等国均有不同程度的顾虑。

而虽然拯救欧元区的努力持续了五年,这当中的信任仍然颇弱。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说:“必须避免的是,令欧洲央行的举措被看作是将财政政策和竞争力领域所必须采取的措施搁置一旁。”

这也正是德国评论家们所担忧的事情。货币发行会令各国放弃在很多地方本来就已经是进行得不温不火的改革。

所以,对于德拉吉的决定,各方的评判将会集中在这个项目将如何设计,有多大的可信度,以及在政治上须作多大的妥协让步。

量化宽松政策将至少会给危机中的欧元区注一支强心剂。

五年过后,各国政府领导人和欧洲央行已经成功令欧元度过了危险期。

没有人再认为,欧元区的国家会无法偿还债务,或者因此而令其他国家受连累。

这种危机已经过去,但是欧元区在多年的紧缩之后,正面临着增长乏力,以及高失业率。

它正长年遭受着需求的缺乏。为了使这些彼此之间非常不一样的经济体达到更接近的水平,代价就是经济的停滞。

在近乎衰退的时期,结构性的改革可能会在短期内令状况更加糟糕。公共债务一直在持续增加。

虽然法国和意大利都已经在采取措施释放劳动力市场,令雇佣和解雇员工变得更容易,但两国政府都能感觉到,它们正在接近民众所能接受的底线。

令这一点更加明显的是,关于社会凝聚力和对欧洲项目的支持正在削弱的警告正频频出现。

所以,欧洲央行通过大量购买政府债券来刺激欧洲经济,增发货币的机制也将启动,这是推动欧洲经济的最后一笔赌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BBC 中文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