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里的龙无论是形象、代表的意义,或者在神话传说里都大相迳庭。
首先是形象。东方龙我们可以从宋代罗愿《尔雅翼》中找到:“俗画龙之状,有三停九似之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东方龙的外型整体上呈现著非常的祥瑞和庄严。而西方龙是魔鬼、撒旦的化身。它有又长又粗的颈,有角或褶边的头,尖锐的牙齿,和一条长长的箭形尾巴,腆著大肚子。西方龙用四只强而有力的脚步行,用一对像蝙蝠翼的巨翼飞行。它们有毒还可以喷火,全身覆蓋著鳞片。西方龙外型整体呈现上非常凶恶和可怕。
其次是脾气秉性。中华神话中的龙一般居于深渊或大海中,不食人间烟火,喜欢清幽安静的环境,并且善变化能兴云雨有利于万物。而西方的龙则喜欢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常以人或动物为食,喜欢呆在储藏金银和宝藏的地方,如果有人侵犯了它,就会进行疯狂的报复。
再者就是它们在中华民族人们和西方人心中的地位。在中华神话传说里东方的龙是圣贤帝王的化身,有着神通的神灵,拥有人们对它的崇敬。《竹书纪年》记载:“黄帝轩辕氏龙图出河。”“帝尧陶唐氏,母曰庆人们都,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山海经内经注:“鲧死,三岁不腐,刻之以吴刀,化为黄龙。”说明黄帝、尧舜和禹,出生或死亡都有神龙的祥瑞之像出现。
郭璞的《山海经》里赞龙在黄帝和女娲的时代,都曾协助君主平定战乱,可见龙有神奇的力量。另外东方龙在中华民族人们心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至今一直如此。从远古的玉饰、陶器……开始,龙的纹饰,就被大量的应用,甚至一直后来的工艺、书法、绘画、服饰等。人们的日常生活、食衣住行几乎都有打上龙文化的烙印、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渗透了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在西方文化里的神话故事里龙是守护宝物的巨兽。叙事长诗《贝奥武夫》里写着,英雄贝奥武夫攻击一头看守宝藏长达三百年的喷火巨龙。他和巨龙大战了三个回合,最终巨龙被斩首,但是贝奥武夫被巨龙咬伤并且因致命的毒液流入了他的体内,不幸罹难。贝奥武夫成了屠龙的英雄代表,而西方龙负面的形象也深深的烙印在西方人的记忆里。在《圣经》中将龙视为魔鬼、撒旦、魔兽,深受人们的畏惧。在《启示录》里,龙有着七个头十只角,能迷惑人心,使人步入邪道。
在西方人眼中,龙是一种邪恶的动物,中华文化中的龙却是吉祥兽。如此迥异全因为它们的文化渊源不同,形象有别,所以才会象征意义相悖。
来源:正见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