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示:由于红朝教科书和《甄嬛传》这类影视作品的影响,加之,人们习惯于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状况去衡量,因此,很多人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印象是,权力斗争、尔虞我诈、人头落地、生灵涂炭。然而翻开史书,我们会发现,真实的历史中并不缺乏对荣耀和权力不屑一顾的“傻子”。
许由
尧帝想把天下让给他,派使者带着天子的凭证去送给他,他不肯接受,躲到箕山脚下,而且觉的听到这种俗世的话题,污染了自己的耳朵,还到河边去洗了一番耳朵。并作《箕山之歌》,唱道:
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
山川丽崎,万物还普;
日月运照,靡不记睹;
游放其间,何所欲虑?
泰伯
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亶父。本来,泰伯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况且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亶父等人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人拥立他们的念头,泰伯、仲雍便出逃至远荒之裔的东南荆蛮地区,断发纹身,遵行当地落后民族的习惯。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意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让王”的故事。
目夷
目夷字子鱼,是春秋时人,殷微子的17世孙,宋襄公的庶兄,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相传目夷子与太子兹父是兄弟,目夷子为兄。当时兄弟二人“性仁爱”、 “留贤德”在人们心目中威望齐名。目夷子认为“能以让国,仁孰大焉”,最大的仁莫过于让国。他被分封后,一直想把国家让给弟弟,但太子兹父坚决不受。一 天,目夷子心生一计,他对弟弟太子兹父说:我们一起去寻找修筑城池的地方。二人催马来到一片三面环山、碧水环绕、背风向阳、田地修平的地方(即今木石镇安 上村),目夷子问:“这是什么地方?”随从答曰:“此地为‘安’”。目夷子说:“这地方无侵无扰,可以安家”。看了一会,目夷子转身对弟弟说:“你帮我再仔细看看,我到前面一会就回来”。说罢上马扬鞭,转过一个山头就不见了。其后,太子兹父再也找不到哥哥目夷子,知道哥哥已将其国家让给自己,于是只好在此建城安家,并治理得国家富强、百姓富裕。
季札
季札是周朝吴国人,因受封于延陵一代,又称「延陵季子」。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 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 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 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 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燕王哙
燕王哙,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燕易王之子。前319年,燕王哙支持公孙衍合纵的建议,与齐、楚、赵、韩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逐张仪至秦。次年,与魏、赵、韩、楚合纵攻秦。不久,他任用子之为相国。子之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时朝中大臣皆贵族,子之所擢用的则是些小吏。燕王哙为支持子之改革,将三百石俸禄以上大官的玺全部收回,另由子之擢贤任用。他自奉俭仆,勤政抚民。委政于子之,支持变法改革。前316年,他慕尧舜禅让故事, 遂以君位让于子之。
这种会被某些人视为“傻子”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本文不能一一赘述。这些“傻子”们的选择无疑应让今天某些不择手段的名利客们感到汗颜!
(责任编辑:夏裔)
来源:看中国整理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