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的来历?(图)

发表:2013-10-14 13:3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2013年10月14日讯】我们如果阅览古文词赋,经常看到古人谈到年龄时除了用数字表示外,还会使用一些有趣的代称

《淮南子.泛论》:"古之伐国,不杀黄口。"又晋朝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及《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另《西游记 第二十回》:"又问:‘年寿岁何?'道:‘痴长六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重逢矣。'" 而黄口、总角、弱冠、及笄、花甲都是年龄的代称。

那么,为什么要把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呢?

中国古代历法是以天干地支相配来纪元,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两两相配,从甲子开始至癸亥为止共有六十个组合,每六十为一个循环,周而复始,所以六十为一甲子,称"六十甲子"。又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是依次错综相配,故又称为"花甲"或"花甲子",也就是说"花甲"有六十之意。因此,后来人们就把它用来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如唐朝赵牧《对酒》诗:"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除了用"花甲之年"代称六十岁,也可以用"耳顺之年",如《论语.为政》篇:"六十而耳顺。"

还可用"平头甲子"。古代计数若逢十、百、千、万等不带零头,俗称齐头或平头。如唐朝白居易《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

元朝燕公楠《摸鱼儿》:"又浮生平头六十,登楼怅望荆楚。"

另外,周制允许六十岁以上的老者可以拄杖行于乡里。如《礼记.王制》:"六十杖于乡。"所以"杖乡之年"也被用来代称六十岁。

 



来源:神州智慧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