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抢高档消费品,你真的富了吗?

发表:2011-07-17 19:4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人涌向西方的高档消费品商店抢购名包、名表、以及各种高档消费品的时候,人们会感觉中国人真的比西方人富有了。不但中国人这样想,老外也是这样想的。现在出国旅游的中国人怀揣成千上万的美元,特别是在高档消费品中外价差悬殊的情况下,迅速成为西方国家高档消费品的购买主体。难道这真的就代表这些人富有吗?

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中国人要比三十年前富裕多了,甚至比前两年更加出手阔绰。内部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特别是贫富不均造成大量财富流向少部分人,的确这部分人变得非常富有,尽管这部分人并不代表中国的整体,但的确他们非常富有。

这里讨论的并不是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消费结构和价值认知问题。一个中国人如果觉得疯买高档消费品就代表富有,那么一般是对西方人的消费结构不了解。而老外觉得中国人疯买高档消费品呢?和中国人的想法还不一样,老外觉得只有特有钱的人才去买这种性价比很差的东西。中国人也不能理解,一些原本在国内很有钱的人,在国外住着几百万美元的房子,过日子却显得特别抠门。

先讲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1987年我第一次公派出国,当时我用单位发给我的五百元置装费换成了美元,为我当时的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太太买了件礼物。被当时陪着我们的美方代表看到了,大声惊呼,你太有钱了,这东西我都买不起。当时国内的月工资才几十块人民币,但是我就觉得这辈子可能就那么一次出国机会,更重要的是根本就不知道到了美国到底应该买什么,而那个声称给自己老婆买不起礼物的老外月收入近万美元。

时过十来年,我路过他所在的城市去他家里去看他,坐在他们家上百万的房子里提起来这件事,我问他怎么那么小气,一百多美元的礼物都舍不得给老婆买,还住那么高级的房子。我说,你小气也就罢了,还挤兑我,说我是有钱人。结果他说,我是认真的,我的确觉得只有特有钱的人才买那种性价比特差的东西,因为他们不在乎性价比。这下我明白了,老外的心目当中只有富人才会去买性价比最差的东西。当然对于富人来讲,他们觉得心里高兴,这样就提升了他们心目当中的性价比。一般的人不在那个阶层,或许不能理解。美国这个社会架构是枣核形的,富豪与赤贫占很少一部分人,年薪十万依然算是中产,而中国则是金字塔形的。老外根本不知道,中国人所疯抢的高档消费品让自己的心里有多高兴,这就像我当年,我就觉得当年那件礼物性价比不错,凑巧的是,也是一个包。

说完了老外对中国消费者疯抢高档消费品所产生的错觉,该说说中国人不理解的事情了。在中国人眼里非常昂贵的高档消费品,比如说LV包,在温哥华这个地方大约在500美元一个,到了美国的打折专卖店可以卖到350美元,就这样一个包如果摆在中国的商场,我大概看了一下,至少要上万人民币。那么假如你去问一个年收入在四五万美元的中产白领,或许他们会觉得这东西太贵了。那么你反算过来这三五百美元的东西只是他们三天的工资收入而已,怎么可能会嫌贵呢?一般来说人们看到一个性价比差的东西会嫌它太贵,其实不仅如此,西方的环境不但有LV包、百达翡丽表、卡地亚钻石,还有更多更多可以消费的东西,人们可以享受的东西也太多太多。而中国呢?却只有这些。

对于我个人来讲也有一个这样的过程,十年前我刚到洛杉矶开公司的时候,也是买起来一千多美元一件的西服眼也不眨。一次老外问我,你那么贵的衣服能防水吗?我说雨衣能防水.......然后他就给我介绍GORE-TEX面料,当时刚刚推向民用市场,不但防水,而且透气。你看老外一件冲锋衣四季都可以穿,而且看不出来与普通衣服有什么区别。他们所追求的是一件消费品的实用性,以及各种产品的创新功能,当时这样面料的冲锋衣价格也在五六百美元。穿起来可比阿玛尼、范思哲的西服舒服实用多了。

美国的消费品市场不断推出革新的产品,因此有效地拉动国内的内需,在我购买电子书不到一年以后,毫不犹豫地又买了IPAD,计算机也是显卡不断升级,萤光屏不但要升级尺寸,还要升级刷新频率具备3D功能。登山要有一套设备,露营要有一套设备,潜水要有一套设备,打猎要有一套设备,摄影要有一套设备,滑雪要有一套设备。够多的吧?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再来看每一套设备里面的细分,一天露营的设备从鞋到包与三天露营的都不一样。冬季帐与夏季帐不一样,背包露营和汽车露营更是需要区别开来。高山滑雪和滑野雪的鞋和板都完全不同。打熊和打鸟的设备也完全不一样,潜水更要命,浮潜与深潜完全是两套设备。难怪老外的储藏室都塞得满满的。更有喜欢DIY的人,木工一套设备,包括各种锯、气钉、打磨。五金加工一套设备,包括焊接、切割,扳金。这可不单为了省钱, 自己动手是一种乐趣,你要不改进房子就彻底省钱了。甚至打猎还要自己装子弹,有一套设备,调校瞄准镜都要配个大架子.......还有房车、小船、山地摩托.......要是你在北美生活,多少钱都给你吸进去。

另外除了物质的消费还有精神的消费,国外这里对旅游有一种情有独钟的感觉,是啊,那么漂亮的景色不好好享受一下就白活了。每年老外花在到各地旅游的时间很多,甚至一些人趁着经济景气被layoff的机会,一边领着失业保险金,一边到欧洲旅行,经济好了再回去上班。享受自由的时光本身就是一种消费,可以消费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当然也有人会去买LV包,因为那毕竟只合两三天的工资而已。

通过分析我们看出中国人的消费畸形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拉动内需的步伐非常艰难,除了穷人不敢花钱以外,对于富人的消费市场并没有充分利用,而让老外那么不实惠的产品钻了空子。在老外的消费市场里,人家是引导着你怎么去玩,怎么去享受生活。而中国的消费市场呢?是引导着你怎样看上去感觉像个富人。当然不是说这样不可以,是这种方法将来的路很窄。不过我也理解,因为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我只是希望这个过程转变得更快一点,这样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更重要的是,不要被错觉引导了自己的思维。

来源:余晓平的博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