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两大难题

作者:财新网 发表:2011-01-09 14:3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1月8日在“中国改革2010年会:转折与转变”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突破;二是腐败的蔓延,侵入政府肌体,影响政府公信力。

吴敬琏说,首先,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即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早已走到尽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一个新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政府便提出将经济发展转到以消费提高为基础的轨道上去。此后,九五计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主线。

他表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突破,在于体制性障碍。其中,政府掌握过多资源,抑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相反,一系列集权式的制度安排,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大量投入资源,获得GDP高速度增长这一“虚假繁荣”。

吴敬琏称,腐败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第二大问题。腐败的蔓延,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民众对于执政党的不信任,“一些很小的事件常常造成官民对立,引发群体性事件。”

他认为,腐败问题的根源仍在于体制性障碍。“官倒”现象严重,行政权力介入交易。一些官员利用权力实施非法“寻租”行为。尽管中纪委曾努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清理“寻租”的制度基础,“但清理审批制的行为,并未贯彻到底”。相反,近年来,行政审批用各种方式越发宽泛起来。

吴敬琏指出,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保留国有经济不坐大的原则外,在体制外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使两条轨道处于长期交错状态。特别是2003年后,为应对当时经济过热,政府采取加强行政管制,增加了“寻租”的可能性。在“寻租”上取得既得利益的官员,反对改革、阻止改革,使腐败问题难以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停止。

他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滞后,一些合理的制度性安排不可缺失。早期,市场秩序、市场关系依靠熟人市场维持,信誉、名声具有威慑力量。而到了20 世纪末期,“非人格化”市场交易逐步成熟,合约的履行必须依靠第三方执法来维护。但直到现在,明细的法律、公正的执法依然无法保障。一些商人为此寻求当地政府、官员支持,出现另一方面的“寻租”需求,导致腐败问题进一步蔓延。

最后,吴敬琏强调,铲除制度性障碍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目标是实现1992年第14次代表大会所说的,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同时强化与市场化配套的政治改革、社会改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