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国感受老龄化之痛

发表:2010-10-31 21:5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讯】老龄化,正在给许多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BBC记者佩兴斯发现,中国也在感受到老龄化之痛,但大多数人不想谈及这个问题。

社会巨变的痛苦

中国沿袭已久的传统是,老年人受尊重,年轻一代必须养老。亲人围在身旁、在家中安详地离开人世,才算是死的有尊严。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目前经历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年轻人到城里的工厂去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机会。在官办的报纸上,可以读到“空巢”的故事:孩子走了,父母被留在家中。

在上海,佩兴斯走访了严芸英(音译)。她今年22岁,在金融行业就职。芸英既要照顾爷爷奶奶,还要帮助父亲照顾身患癌症的母亲。同时,芸英还要继续工作、找男朋友,日子很不容易。她轻声细语地告诉我,许多朋友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对未来充满幻想,“他们还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呢”。

文章质疑,中国这种养老的传统是不是在受冲击?

安养院在中国被排斥

文章还强调,由于推行人口控制政策,中国社会正在迅速迈向老龄化。到2059年,估计4亿中国人将超过退休年龄,这几乎要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如何养老,正在成为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中国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府开始建立养老金体制。

中国还开设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养老院和专门照顾晚期病人的安养院。但在中国,这样的举措遭遇过强烈的抵制。

首先,不能在家养老送终,在中国被看作被家庭抛弃了。

其次,据佩兴斯走访的一家被迫搬家七回的安养院说,当地人觉得,家门口就是一家临终病人集中的安养院,会坏了风水、带来背运。他们挡住大门,不让工作人员出入、不让家人进去探望亲人。

牺牲传统为代价?

佩兴斯认为,养老院问题牵涉到中国文化的核心。

一位中东朋友曾经问佩兴斯,西方国家的人把母亲送进养老院、一个月去探望一次,怎么还能标榜自己文明?

安养院的护理负责人则认为,这样的态度急需改变。中国人必须认识到,安养院是照顾老人的最佳选择。她说,把老年人送进养老院应该和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一样看待,“这是生命的周期”。

文章最后指出,这不仅仅牵扯到如何养老送终,还涉及到中国希望朝哪个方向发展、未来的准则、是否愿意以牺牲传统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来源:看中国讯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